“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代王维是一位做过大官的士大夫文人,山西河东人,退官后隐居陕西的“蓝田别墅”.他是一位大诗人,又是大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他的诗画的评价。

王维的诗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他的诗歌语言浅近易懂,节奏悠扬,但意境深远,令人流连忘返.尤其值得玩味的是,诗中的写景是那样的真切,使人吟诵时如亲眼所睹.而且又是那样的宁静,不禁使人屏息宁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吟诵着如此美妙的诗句,心中果真明如月,清如泉.遥想当年王维的画,一定也是这样的静谧和幽邃。

王维流传至今的山水画只有一幅《雪溪图》,而且有可能不是他的亲笔.但看了这幅画,真的像读他的诗一样,心中充满宁静和从容.因此可以相信,至少这幅画也是根据真迹画成的摹本,或者是他这一传派中的画家所画。

《雪溪图》中,近景山坡只见一角.木桥通向画外,中景屋宇藏在山坡后面,半隐半现.屋宇旁边,枯树昏鸦.大江之中,一舟独游.江对岸是沙渚浅坡.坡岸之后,天色暗淡.近景浓墨渲染的坡脚,中景屋宇内幽暗的厅堂和远景淡墨染成的江水,衬托出一片白雪皑皑、万籁俱寂的世界.一切是那样的平淡而含蓄,使人不由得想起他的不朽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为您推荐

为什么中国古代又把国画叫做“无声诗”?

诗和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前者要用语言来表达,后者通过描绘形象来表现.但诗与画除了表达和表现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之外,却都在追求体现意境上相一致.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画和诗..

“不求形似”到“不似之似”

中国画和其他任何民族的绘画一样,在它产生和发展的早期,曾经以追求画得像为目的.古人叫做“形似”.到了东晋时代,大画家顾恺之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了“传神”的观..

中国画的前程——继往开来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国画伴随着古国悠久的文明生长,从它初熟的汉代“丹青”算起到今天,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在风霜雨雪,兵荒马乱的摧残和考验下,中国画顽强地长成参天..

柳暗花明——展望中国画未来

中国画的装裱——不拘一格

喜爱照相的小读者们,手头随时都会有装照片的相册.在没有发明相册之前,照片是装在镜框里的.现在人们仍然用镜框存放大照片.镜框能够保护照片,也使照片悬挂在墙上时有一个美好..

中堂条屏——满壁生辉

走进一座深宅老院,伫立在宽敞而古雅的厅堂正中,抬头只见大幅中堂高悬;转眼流顾厅堂两侧,又见一道道条屏左右对称,一字儿排开.多么孺雅的艺术殿堂!不知道我们的小读者们在浏览名..

学贯中西——徐悲鸿先生以来

中国画和西洋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互不相识,各行其道,走过了几千年.到了清代,先后有意大利、法国等国多位传教士兼画家先后来到中国,为清朝宫廷服务,并传来了西方的油画艺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