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一群非洲女孩子结队到海边去玩。她们是贪耍吗?不!这些孩子平日洒扫、锄地、拣柴、挑水,可勤快啦!今天是节日,女孩子家才约在一起去拣贝壳来做项链和手镯。
她们飞快地跑到了海滩上,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高兴得直跳,嘻嘻哈哈地去捞海浪的白沫。不过她们都不往深水里去,大人早告诫过,深水里有吃人的鲨鱼;还有一种更凶恶的魔怪,它会把人拽到海底,要人一辈子给它当奴隶。
海滩上到处是五光十色的贝壳,有的挺大,泛出珍珠一样的光亮;有的很小,就像通用的钱币。没用多大工夫,孩子们都各自搜集了一大堆好看的贝壳。有个小女孩拣到的一枚特别罕见,她怕别人不小心踩坏了,就把它单独搁在一块岩石的顶部。等到大家吆喝收拾贝壳回家的时候,这个小女孩慌忙之中就忘了这一枚,也跟着大家走了。走到半路上她想起来了,不觉惊叫道:
“哎呀,我的贝壳!我最漂亮的贝壳,搁在岩石上忘了收,请大家和我一道去找回来吧。”
可是,没有一个同伴愿意和她回去跑一趟,她们还淡然地说:“你拣了那么多贝壳,稀罕那一个干吗?”“那是我最漂亮的一枚呀!”小女孩急忙争辩。“要回去找,你自个儿去,”一个大姐姐说,“我们都已经又累又饿,
得回家去了。”
说着,大家一窝蜂地走了,周围一下子由热闹变成静得可怕。小女孩只好独自往回走,为了壮胆,她信口唱起歌来:
“我丢失了我的贝壳,
啊,我美丽的贝壳。
它躺在灰色的岩石上,
美得像月光一样皎洁柔和!”
边走边唱,不觉回到了海滩上。猛抬头一看,唉呀!她吓得直往后退,原来岩石上坐着一个吃人的魔怪。
“走拢来,小丫头,给我唱着走过来。”魔怪嚷道。
小姑娘心儿急跳,两脚打抖,哆哆嗦嗦地唱着歌,磨磨蹭蹭地朝魔怪走
去。
“你的歌声怪甜的!”魔怪抓起小女孩遗失在岩石上的贝壳继续嚷道,“再给我唱一遍,我就把贝壳给你。”
小姑娘只得再唱一遍,魔怪就伸手把贝壳递了过来。可是当小女孩的手
刚够着,忽然被魔怪一把抓住。
“哈哈!”魔怪嗥叫着,“这下你就是我的奴隶了,我要把你看管起来,无论到哪儿,我叫你唱歌你就得唱。”
魔怪一手抓住小女孩,一手伸到岩石后面摸出一面鼓。他急匆匆撬开鼓皮,把小姑娘硬塞进鼓肚子里去,然后原样把鼓皮蒙起来。
“我的好宝贝!”魔怪得意忘形地嚷嚷,“今后我一敲鼓,你就得唱歌;不然,我要狠狠揍你。”
说着他扛着鼓,起身向邻近的村子走去。
魔怪摇身一变,化成一个江湖鼓师,径直走进村里经常集会的打谷场,往谷草垛子上一坐,大声招徕:
“喂,老乡们,快来快来!我有一面神鼓,只要大家给我献上烧鸡和酒饭,我就为大家表演。神鼓一响呀,歌声飞扬,保证大家跳舞的劲儿就上来了!”
村里人半信半疑地款待了这个陌生的“艺人”。这家伙狼吞虎咽地把酒饭一扫而光,一点也没给小女孩吃。然后他就表演击鼓,小女孩自然只得在鼓里含泪歌唱。
“真是一面稀奇的鼓!”村民们惊叹着,不知不觉都踏着鼓点,随着歌声跳起来,欢呼起来。他们哪里知道,在这面鼓里正囚禁着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呢。
等到村民们都跳累了,魔怪就收起鼓,闯到下一个村子。到那儿他还是走进村里集会的打谷场,招徕村民,骗取酒饭。等到吃饱喝足,他又开始击鼓表演。村民们听到从鼓里传出动人的歌声,在和着鼓点节奏伴唱,自然都感到惊讶万分。
魔怪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的骗下去,满以为万事如意。常言说:“魔鬼的手终有漏光的指缝。”有一天他骗到小女孩的家乡来了。他还是那样装模作样的表演,可是小女孩的爸爸妈妈一听,就听出是他们的女儿的声音。
“怎么办?”老俩口商量,“这家伙准是个魔怪,我们给他来硬的,他肯定还会用魔法整我们的。”
“我有个办法,”小女孩的妈妈说,“我们给魔怪多灌些酒,等他醉倒了,我们就可以救女儿。”
说干就干,小女孩的爸爸拿出一葫芦又一葫芦的家酿烧酒,说是要酬谢鼓师的精彩表演,还说他从没有听过这样好听的鼓乐。那魔怪听了眉开眼笑,忘记了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捧起葫芦就大喝起来。
魔怪喝呀喝呀,喝得两眼发直,手脚不听使唤,敲起鼓来颠三倒四,终于扑嗒一声醉倒在地,像条死蛇。村民们也就再没有兴趣久留,都纷纷回家过夜去了。
小女孩的爸爸妈妈很轻易就挨近了魔怪的鼓边,悄悄向里面的小女孩透了信;接着就弄开鼓皮,救出了痉挛的女儿。妈妈赶紧把女儿背回家去藏起
来;爸爸呢,也赶紧忙别的去了。
小女孩的爸爸忙什么去了呢?他第一桩是去森林里逮来两条毒蛇,放进鼓里;第二桩是从地里挖出一窝咬人的蚂蚁,还用烟熏昏了树上一窝蜇人的马蜂,一齐关进鼓肚子里。
第二天早晨,魔怪酒醒了起身,正准备上路。村里人因为头天没有尽兴,要求他再表演一番。魔怪于是拉开架势敲起鼓来,可是没有半点歌声给他的鼓点伴唱。魔怪又使劲地敲了几下,还是不灵。村民们不禁嘻嘻讥笑,有的还讽刺说,大概神鼓的“神”也喝醉了酒,忘记唱歌了。魔怪夹起尾巴逃离人群,准备找个僻静的去处,教训教训拒绝唱歌的小丫头。
于是他挟起鼓,拐进一条林间小路,一直走进一块人迹罕至的洼地里。“哼!现在我看你这死丫头还敢不唱!”魔怪气冲冲地吼叫着,撬开鼓
皮就伸手进去。
这下魔怪可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了——马蜂飞出来往他的脑袋、膀子蜇,蚂蚁冲出来朝他的脚上叮;两条毒蛇更是厉害,在他还来不及逃走时就用毒牙紧紧咬住他的双手。这种联合进攻可不是魔怪吃得消的,没有几分钟,魔怪就完蛋了!
第二天小女孩的爸爸进林子打猎,发现这所谓“江湖鼓师”已显出魔怪的原形,死在地上硬邦邦的了。他旁边的那面骗人的鼓,也摔成八瓣。
可是诸位,且不要以为魔怪就此了结。在小女孩的爸爸打猎回来再经过那里的时候,魔怪的尸首和那面破鼓都已经无影无踪了,就地长出了一棵南瓜。小女孩的爸爸回村告诫大家,切莫挨近那个鬼地方,谨防中邪。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群小孩子带着弓箭出村游玩,偶然逛到了魔怪送命的地方。
“你们看,这里结了好大的南瓜啊!”一个大孩子首先发现,“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南瓜。”
“莫去碰它!”一个小机灵急忙阻止,“你难道没听说过这是一块出妖怪的地方?”
“胆小鬼!我偏要摘回家去当晚饭。”
说着,不顾朋友的劝阻,这大孩子咔嚓一声就把藤上最大的一个南瓜摘了下来。
就在这一霎时间,只见那南瓜突然在地上乱滚,冲着孩子们砸来。大家吓得回头就跑。那惹祸的大孩子也跟在大伙屁股后面,屁滚尿流地跑起来。
跑了一程,大家回头一望,见大南瓜以更可怕的速度跟踪追来。孩子们大声惊叫,不要命地狂奔。慌乱中又跑错了方向,离自己的村子越来越远,跑到了一个从没到过的小河边。河上正有个老爷爷蹲在一条独木舟上。“救命呀!救命呀!”孩子们齐声呼喊,“魔瓜在后面追来了。”
老爷爷急忙撑船靠岸,载上孩子们,火速离岸划向河心。那魔瓜晚到了一步,的哩咕噜滚进河里,浮在水面。
老爷爷把船划到对岸,小孩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岸去,继续逃奔。可是魔瓜接着也泅渡上岸,在后面撵了上来。孩子们可以清楚地听见魔瓜滚过草丛,滚过硬土,越来越迫近了。
孩子们终于跑进了一个村落,部落的酋长和长者们正在会议室开会,一边争论一边抽烟。
“救命呀!救命呀!”孩子们狂奔上来大声呼喊,“魔瓜追我们来了!”酋长和长者们都听到过魔瓜追人的传闻,当然更知道魔怪常常兴妖害
人,便立即相信了孩子们结结巴巴的叙述,把他们弄进隔壁藏起来。等魔瓜滚拢房前,长者们一个个都正襟危坐,继续高谈阔论。
“给我把小崽子交出来!”魔瓜气势汹汹地吼道,在房子里滚来滚去,四处搜索,还故意去撞长者的脚,“我知道是你们藏起来的。交出来!他们是我的奴隶!”
小孩们都战战兢兢地抖成一团,担心长者们怎样回答。当他们听到酋长坚定的声音后,才宽慰地舒了口气。只听酋长向长者下命令:
“拔出剑来,剁掉魔瓜!”
接着传来的是刀剑的铿锵声,长者们的叱咤和魔瓜的呻吟。眨眼工夫,魔瓜被剁得七零八碎,乱七八糟地摊了一地。
“快出来,孩子们!”长者亲热地呼唤,“去拣些柴禾把这鬼家伙烧成灰。”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村子中间点上火堆,把魔瓜一块一块夹去烧。“大家还得把魔瓜的灰撒到四面八方去,”酋长接着吩咐,“这样它才
再也合不到一块来害我们了。”
于是,随着一阵欢呼,孩子们撮起魔瓜灰到村头村尾当风簸扬,让它飘散到各个角落去。然后他们各自回家,向爸爸妈妈报告历险的经过。那个险些死在鼓里头的小女孩,戴上了用贝壳做成的项链,和大家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庆贺再不会受魔怪的祸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