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豹隐雾(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陶大夫答子妻也(1)。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2),其妻独抱儿而泣。

姑怒曰(3):“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4),是谓婴害(5):无功而家富,是谓积殃(6)。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7),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传于后世。

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8),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9),故藏而远害。

犬彘不择食(10),以肥其身,生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11),愿与少子俱脱(12)

”姑怒,遂弃之处。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盗诛(13),惟其母老以免。

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

。【提要】: 陶答子做官三年家富三倍,而名声狼藉,其妻屡谏不听,她认为这是败亡的象征,用玄豹隐雾韬晦远害作比喻。此典入诗多用于隐退言志。



【词目】: 【玄豹隐雾】3496 谭用之《赠索处士》:“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22.8667)。

唐彦谦《中秋夜玩月》:“雾尽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20.7692)。刘兼《倦学》:“且于雾里藏玄豹,休向窗中问碧鸡”(22.8697)窗中:参见“宋宗鸡窗”篇。刘言史《葛巾歌》:“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雾”(14.5332)。

【玄豹隐】3497 钱起《酬刘员外雨中见寄》:“分与玄豹隐,不为湘燕飞”(7.2627)。又《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一随玄豹隐,几换绿萝阴”(8.2655)。一随:自从。



【豹隐】3498 骆宾王《秋日送侯四得弹子》:“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3.843)。鹏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千里。”赵彦昭《奉和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纵然怀豹隐,空愧蹑鹓行”(4.1090)。鹓行:朝官行列。鹓、鹭飞行有次序,以喻朝官序列。白居易《和郑元及第后秋归洛下闲居》:“山静豹难隐,谷幽莺暂还”(13.4826)。

杜甫《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7.2602)。

【隐豹】3499 李颀《谒张果先生》:“韬精殊隐豹,炼骨同蝉蜕”(4.1340)。

【雾豹】3500 卢僎《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窥岩详雾豹,过水略泉鱼”(4.1071)。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13.4859)。

李峤《雾》:“倘入非熊兆,岂思玄豹情”(3.701)。情:指隐遁之志。

祝元膺《残句》:“雾纹斑似豹,水力健如龙”(16.6309)。

【南山雾】3501 许浑《酬河中杜侍御重案》:“文章已变南山雾,羽翼应抟北海风”(16.6114)。

为您推荐

刘伶屋(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1),或脱衣裸形在屋中(2),人或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3),屋室为衣(4),诸君何为入我中?”注引邓粲《晋纪》:“客有诣伶(5),值其裸袒,伶笑曰:‘吾以天地为宅室,以屋宇为衣,诸君自..

刘琨夜舞(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1),情好绸缪(2),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3),蹴琨觉曰(4):“此非恶声也。”因起舞(5)。 。 【提要】: 刘琨与祖逖相好,睡觉同盖一被,他们有志恢复中原,半夜听见..

刘阮天台(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绍兴府志》:刘晨、阮肇,剡人(1),于东汉永平中入天台山采药(2),经十三日不得返,采山上桃食之,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3),复有胡麻饭一杯流下(4)。 二人相谓曰:“去人不远矣。”乃渡水,又过一山,见二女,容颜妙..

刘伶荷锸(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刘卯金刀(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1),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2),谨已备。”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跪受而读之..

刘桢伏枕(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文选》卷四十二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1),亲故多离其灾(2),徐、陈、应、刘一时俱逝(3),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4)。 ……何图数年之间(5),零落略尽(6),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

龙阳泣鱼(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泣下落(1)。王问之,对曰:“臣始得鱼甚喜,后得益大,遂弃前得者。今臣恶质而得为王拂枕席(2)。 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闻臣之得幸于王也(3),必褰裳而趋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