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纳履(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良尝从容步游下邳圯上(1),有一老父,衣褐(2),至良所(3),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4),下取履!”良鄂然(5),欲殴之。为其老,彊忍(6),下取履。父曰:“履我(7)!”良业为取履(8),因长跪履之(9)

父以足受(10),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11)

父去里所(12),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13),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14),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15)。”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16),乃《太公兵法》也(17)。良因异之(18),常习诵读之。

。【提要】: 张良为黄石公穿履而受兵书;此典多怀古即事之作。



【词目】: 【黄石仙翁】3987 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以申攀赞》:“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21.8164)。

帝师:帝王之师傅。

【黄石老】3988 李白《赠饶阳张司户燧》:“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5.1717)。子房:张良字。又《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5.1806)。沧海君:亦作仓海君。参“张良椎秦”篇。

【黄石履】3989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11.3981)。洪崖:仙人名。



【黄石】3990 李白《扶风豪士歌》:“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5.1717)。逐:追随。赤松:古仙人赤松子。权德舆《过隐者湖上所居》:“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10.3655)。



【黄公】3991 李峤《桥》:“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3.705)。

【圯桥书】3992 指《太公兵法》。

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5.1815)。

崔涂《读留侯传》:“偶成汉室千年业,只读圯桥一卷书”(20.7782)。



【圯桥】3993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6.1847)。

【济北】3994 苏味道《咏石》:“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3.753)。

甄:表明。神贶:神赐。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地,此处指秦州。锦文:即苏蕙回文诗,其夫窦滔为苻秦秦州刺史。张说《河上公》:“济北神如在,淮南药未成”(3.938)。王昌龄《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留赠》:“缑峰信所剋,济北余乃遂”(4.1423)。



【下邳受兵略】3995 李白《猛虎行》:“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5.1713)。

为您推荐

刘伶屋(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1),或脱衣裸形在屋中(2),人或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3),屋室为衣(4),诸君何为入我中?”注引邓粲《晋纪》:“客有诣伶(5),值其裸袒,伶笑曰:‘吾以天地为宅室,以屋宇为衣,诸君自..

刘琨夜舞(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1),情好绸缪(2),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3),蹴琨觉曰(4):“此非恶声也。”因起舞(5)。 。 【提要】: 刘琨与祖逖相好,睡觉同盖一被,他们有志恢复中原,半夜听见..

刘阮天台(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绍兴府志》:刘晨、阮肇,剡人(1),于东汉永平中入天台山采药(2),经十三日不得返,采山上桃食之,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3),复有胡麻饭一杯流下(4)。 二人相谓曰:“去人不远矣。”乃渡水,又过一山,见二女,容颜妙..

刘伶荷锸(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刘卯金刀(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1),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2),谨已备。”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跪受而读之..

刘桢伏枕(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文选》卷四十二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1),亲故多离其灾(2),徐、陈、应、刘一时俱逝(3),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4)。 ……何图数年之间(5),零落略尽(6),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

龙阳泣鱼(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泣下落(1)。王问之,对曰:“臣始得鱼甚喜,后得益大,遂弃前得者。今臣恶质而得为王拂枕席(2)。 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闻臣之得幸于王也(3),必褰裳而趋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