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子鸣琴(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1),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戴星出(2),戴星入(3),日夜不屈,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提要】: 宓子贱为单父县令,弹鸣琴身不下堂,把单父治理得很好。

后世称为“鸣琴而治”,并把县官衙署称为“琴堂”。唐人用此典入诗,多酬赠县令之作。

。【词目】: 【宓子琴】0639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7.2542)。

高适《宓公琴台诗》之一:“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6.2208)。

【宓贱琴】0640 刘长卿《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5.1571)。之官:上任。耿湋《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8.2996)。



【单父琴】0641 杜甫《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7,2586)。横:横放,陈列。

罗隐《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19.7604)。李中《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每惭花欠河阳景,长愧琴无单父声”(21.8529)。高适《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6.2206)。灌坛:参见“吕望灌坛”篇。

【子贱琴】0642 杜甫《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7.2558)。严维《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8.2920)。



【鸣琴】0643 钱起《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7.2620)。又《送武进韦明府》:“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7.2636)。李中《海城秋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鸣琴良宰挥毫士,应笑蹉跎身未酬”(21.8512)。郎士元《送长沙韦明府》:“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8.2781)。

高适《宋中十首》之九:“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6.2211)。

【琴堂】0644 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5.1744)。

刘长卿《出丰县界寄韩明府》:“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5.1532)。又《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4.1547)。

萧颖士《重阳日陪元鲁山德秀登北城瞩对新霁赠别》:”赖兹琴堂暇,傲睨倾菊酒”(5.1595)。

【戴星】0645 罗隐《夜泊义兴戏呈邑宰》:“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19,7587)。

维舟:系舟。又《崔令映替任》:“五年苛政甚虫螟,深喜夫君已戴星”(19.7604)。



为您推荐

刘伶屋(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1),或脱衣裸形在屋中(2),人或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3),屋室为衣(4),诸君何为入我中?”注引邓粲《晋纪》:“客有诣伶(5),值其裸袒,伶笑曰:‘吾以天地为宅室,以屋宇为衣,诸君自..

刘琨夜舞(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1),情好绸缪(2),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3),蹴琨觉曰(4):“此非恶声也。”因起舞(5)。 。 【提要】: 刘琨与祖逖相好,睡觉同盖一被,他们有志恢复中原,半夜听见..

刘阮天台(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绍兴府志》:刘晨、阮肇,剡人(1),于东汉永平中入天台山采药(2),经十三日不得返,采山上桃食之,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3),复有胡麻饭一杯流下(4)。 二人相谓曰:“去人不远矣。”乃渡水,又过一山,见二女,容颜妙..

刘伶荷锸(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刘卯金刀(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1),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2),谨已备。”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跪受而读之..

刘桢伏枕(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文选》卷四十二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1),亲故多离其灾(2),徐、陈、应、刘一时俱逝(3),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4)。 ……何图数年之间(5),零落略尽(6),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

龙阳泣鱼(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泣下落(1)。王问之,对曰:“臣始得鱼甚喜,后得益大,遂弃前得者。今臣恶质而得为王拂枕席(2)。 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闻臣之得幸于王也(3),必褰裳而趋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