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劫灰(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搜神记》卷十三:汉武帝凿昆明池(1),极深,悉是灰墨(2),无复上。

举朝不解(3),以问东方朔(4),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人(5),”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6),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来洛阳。

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乃知朔言有旨(7)

。【提要】: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深处全是灰墨,当时不知其故,汉明帝时,问西域和尚,说是天地劫火所烧之灰。



【词目】: 【昆明劫灰】1546 李商隐《子初全溪作》。

“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16.6159)。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20.7814)。

【昆明劫火】1547 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懈海沧波减,昆明劫灰熬”(12.4646)。

澥海:渤海,或称渤澥。



【昆明灰】1548 萧至忠《三会寺应制》:“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4.1092)

【劫灰池】1549 代指昆明池。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一百韵》:“僧餐月灯阁,醵宴劫灰池”(12.4519)。

醵:聚饮。

【劫灰】1550 李乂《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3.999)。

郑愔《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4.11()7)。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成寺升公清风亭》:“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5.1832)。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7.2516)。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铢锱黑,日驭奔驰茧栗红”(20.7825)。

铢锱:二十四铢为一两,六铢为一锱。日驭:日车,参见“羲和鞭日”篇茧栗:喻日初出之状如蓓蕾。李商隐《寄恼韩同年。之一:“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16.6208)李贺《秦王饮酒》。“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12.4400)。

【劫烬】1551 李世民《冬日临昆明池》:“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1.4)

【烧灰】1552 苏味道《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礼上人之作》:“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3.755)。



为您推荐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混漾,波沉西日红沦(诗词描写)

昆明池,好风光,古老的池岸,新疏导来清澈的春水。 碧波荡漾的池水倒映着蓝晶晶的南山倩影,回旋流转的波底,有着红艳艳的夕阳在摇晃。诗人用“青”、“红”的色彩对比,写出了春天昆明池的旖旎迷人的风光。 格调轻快,意境优美..

诗词《昆明大观楼长联》原文及鉴赏

【原文】: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

刘伶屋(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1),或脱衣裸形在屋中(2),人或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3),屋室为衣(4),诸君何为入我中?”注引邓粲《晋纪》:“客有诣伶(5),值其裸袒,伶笑曰:‘吾以天地为宅室,以屋宇为衣,诸君自..

刘琨夜舞(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刘阮天台(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绍兴府志》:刘晨、阮肇,剡人(1),于东汉永平中入天台山采药(2),经十三日不得返,采山上桃食之,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3),复有胡麻饭一杯流下(4)。 二人相谓曰:“去人不远矣。”乃渡水,又过一山,见二女,容颜妙..

刘伶荷锸(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晋书》卷四十九《刘伶传》:伶乘鹿车(1),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2),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3)。 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4),涕泣谏曰(5):“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

刘卯金刀(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孔子斋戒向北辰而拜(1),告备于天曰:“《孝经》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2),谨已备。”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 孔子跪受而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