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 焦急 焦灼 焦心 焦炙】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形容词。
表示因事情紧迫或一时棘手难以解决而急躁不安。
“着急”强调发急,在表情和言行上明显表现了出来;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别着急,好好地找,会找到的”;“错误使人倒霉,使人着急,是个敌人,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赶到过年的时候,家中什么也没有,他也不着急,仿佛已经忘了过年的事”(老舍:《四世同堂》),下卷)。
“焦急”和“焦灼”强调内心的不安和烦躁,都是书面语用词而有书面语色彩。
“焦急”意思轻些(程度和“着急”一致);“焦灼”意思较重,有以象火烧般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例如:“阿洪嫂的伤情使我耽心,焦虑;事故的原因不明,使我焦急”(黎汝清:《海岛女民兵》);“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鲁迅:《药》);“林道静忍耐地听了一阵蝉声,焦灼地东张西望了半天,还是一个人影也没有”(杨沫:《青春之歌》);“‘……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十分响亮而焦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焦心”更强调内心的不安,含有焦虑的意味:本是方言用词,现已常为文学作品所用,作为普通话的词而具有文艺风格色彩,在口语中使用则具有方言色彩。
例如:“最焦心的是这个孩子的身体很弱,三天两头病,出麻疹那一回烧得昏死过去了”(马识途:《清江壮歌》);“窑工们都焦心地望着村里”(孙犁:《风云初记》);“以前正副厂长不和,他成天焦心”(《小说月报》,1980,7);“大哥!别焦心了,好好养着吧”(梁斌:《红旗谱》)。
“焦炙”有以身上皮肉被火烤着来作比喻的形象色彩,意思比较重;是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浓厚。例如:“房东已催交房租两次,可是明天下锅的米也没有了,哪里弄钱来?她焦炙得彻夜不眠”;“他们都呆呆站着,焦炙,紧张,一时不知道如何对付这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