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 来往 往还 交往】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动词。
表示互相访问,友好地交际联系。
“往来”和“来往”都强调互相有去有来。“往来”多用于正式场合,有郑重的态度色彩;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和不同国家人民之间。例如:“一九六〇年春夏之间,我去帮老舍先生起草一份报告,因而有机会和老舍先生经常往来”(《中国青年报》,1981.1.11);“我们和省运输处平时有往来,现在和他们联系,是比较好办的”;“要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加强同国际朋友的友好往来”(《光明日报》,1979.6.16)。“来往”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和个人之间,可用来比喻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例如:“这个人品质很坏,我看,你还是别跟他来往好”;“我想,自己有抱负,不能与周围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中国青年报》,1981.1.6)。
“往还”强调互相酬答有来有回;一般用于个人之间或集体之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较少用,尤其口语里不用。例如:“就在这时候我开始和两位同学常常往还”(何其芳:《还乡杂记·代序》);“只有在偶尔和文清的诗画往还中,她才不自知地流露出一点抑郁的情感”(《曹禺选集》);“农业机械化学院距潞河中学不甚远,两校人员经常往还”。
“交往”强调彼此之间友好的交际联系,含有“相互间有交情”的意味;一般只用于个人之间。
例如:“近年来,两人交往密切,成了好朋友”;“周恩来同志亲自和程砚秋同志交往,不止一次到程砚秋同志家促膝长谈,启发和提高他的阶级觉悟”(《人民日报》,1979.4.8);“幻想,这真象是闪光的彩翼,作家插上了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秦牧:《艺海拾贝》)。
“往来”在表示“去和来”的意思时(如说:“陈玉成往来江北成了孤军”〔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来往”在“往”不念轻声(láiwang)时,表示“来和去”的意思(如说:“在这个网上四通八达,来往自如”〔《文艺报》,1982,4〕),和本组的“来往”既不是同一个词,也不是同义词,与本组的“往来”“往还”“交往”没有同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