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路 门径 门道 途径 路径 蹊径 径路 路子 路】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名词。
指做事或认识问题的诀窍或入手的方法和进行的方向、步骤。
“门路”“门径”“门道”都强调入手或入门的方法。“门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门径”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门道”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他老是呆里呆气的,干什么活都看不出门路”(《农村短篇小说选》,第二集);“无论治学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必须首先懂得门路”;“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我们自己”(茅盾:《我走过的道路》,第一卷);“不一定要什么秘诀,指出一点门径就好”(马南邨:《燕山夜话》);“他的斗争门径似乎是完全断绝了”(郭沫若:《洪波曲》);“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学创作有什么门道吗?’每一个拿过几年笔杆子的人,大概都碰到……年轻朋友这样的询问”(秦牧:《艺海拾贝》);“家庭无力接济,想挣钱又没处去挣,于是提起胆子,冒险走别的‘门道’”(《中国青年报》1982.9.13)。
“途径”“路径”“蹊径”都较侧重于进行的方法、步骤,有书面语色彩。“途径”多用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路径”多用于治学、研究;“蹊径”多用于学术和艺术领域,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可同“另辟”或“独辟”组成固定词组。
例如:“经过三番五次的苦思焦虑,仍然找不到完全满意的解决途径”(欧阳山:《三家巷》);“他自己早已安排卖国,打扫好投降的途径了”(《唐弢杂文选》);“《中国青年》每期我都要翻一遍,意在作为我了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的途径之一”(《中国青年》,1979,4);“对于业余作者来说,要想尽快提高写作能力,路径有两条,一是多读别人的作品,二是多练笔”(周立波等:《创作经验漫谈》);“至少我这以后的生活是应该采取另外一条路径的”(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心也沉静下来,觉得在沉重的压迫中,渐渐隐约地现出脱走的路径”(鲁迅:《伤逝》);“这并不是他的‘独辟蹊径’,而是普遍地存在着的现象”(《唐弢杂文选》);“作者没有就此停步,而是极力在蹊径上寻幽探胜”(《中国青年报》,1983.4.3);“新编昆曲的最大成就就是敢于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文艺报,1979,4)。
“径路”是“路径”的等义词,很少用。例如:“我很盼望我们新青年打起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路”(《李大钊诗文选集》)。
“路子”较侧重于入手的方法和进行的方向;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你这几年写不出较高质量的论文,主要恐怕是研究的路子有问题”“他们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创造性的路子”(《文学评论》,1979,1);“但就其文艺批评方法而言,则完全是走的这条最省力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路子”(《上海文艺》,1978,12)。
“路”和“路子”意思一致,只是没有“路子”的口语色彩。
例如:“入门之后,要善于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可见只要有路,弄到并不难”(叶圣陶:《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