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 恐怕 惧怕 畏惧 畏 惮】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动词。
表示顾虑(人或某种事物)会危害自己或使自己不利而对之惊慌不安。
“怕”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例如:“我并不是比梦旦先生为阳货,比我自己为孔丘,只是自己怕见名人的怪癖使我采取了这样一个滑头的办法罢了”(郭沫若:《学生时代》);“他怕冯书记那一对炯炯发光的眼睛,不敢抬起头来”(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人》);“彦继学这个南方人,到西北才两年,怕祁连山的马性子烈,骑不住,特意挑了一匹老实马”(华山:《山中海路》)。
“恐怕”强调担心、惊慌,意思比“怕”重些。例如:“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样”(鲁迅:《祝福》);“他恐怕这枯骨,他爱这枯骨”(《洪灵菲选集》)。
“惧怕”强调面对着的是一种莫大的威胁或压力,因而顾虑不安;意思比“怕”重;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女人们始终惧怕打针,惧怕白衣的‘鬼子’用水壶向小孩肚里灌水”(萧红:《生死场》);“他们惧怕人民起来,惧怕民主运动,惧怕认真地动员全民的抗日战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惟农会势盛地方,地主惧怕‘共产’,完全‘卡借’,农村几无放债的事”(同上书,第一卷)。
“畏惧”含有“胆怯,退避使自己惊慌不安的人或事物”的意味;意思比“惧怕”“恐怕”更重些;也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敌人在中国畏惧的是共产党和八路军”;“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用以比喻蒋介石辈的口谈革命,实际则畏惧革命,反对革命”(《毛泽东选集·注释》,第一卷)。
“畏”在意思上和“畏惧”一致,但是轻一些;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多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书面语句,只是和“罪”搭配时可出现于口语和俗白文字;能重复使用而同“首”“尾”组合为固定词组“畏首畏尾”。例如:“虽尊敬校长,但亦畏其威严”;“现在是掏尽脂膏,流尽血汗……一面又疑神疑鬼,畏首畏尾”(《唐弢杂文选》);“这劣绅横了心,不畏罪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惮”和“怕”意思一致,意思的轻重也和“怕”一致,比“畏”“恐怕”“恐惧”轻;是文言词,有很浓厚的书面语色彩,比较古旧,现代少用,常和“烦”组合。
例如:“我对划版、编排不熟悉,流沙同志不惮烦地帮助我”(臧克家:《诗与生活》);“缪勒不惮烦地举了许多例子来解释语言没有历史,而只有增长”(岑麒祥:《普通语言学》);“谁都会犯错,错则勿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