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 纠正 矫正 匡正 改】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动词。
表示以一定的办法或行动使错误的变成正确的。
“改正”强调把原来错误的方向、意图、表现面貌等按正确的要求加以改变;使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思想、工作上的错误缺点。例如:“希望戴联通过实践,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郑加真:《江畔朝阳》);“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于文辞,只改正了几个显然的笔误和补上若干脱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们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改正缺点,改进工作”。
“纠正”强调消除原来的错误、偏差,导入正确;含有“所指的行为有较大的强制力量,态度较为坚决”的意味;除可用于一般有明显表现形式的错误之外,常用于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意思比“改正”重。例如:“前委要十分注意纠正军事同志以红军为革命本位的狭隘观念”(《周恩来选集》,上卷);“团的领导决心纠正这种偏见”(《解放军报》,1982.10.25);“工人的使命就在治好这个病态,纠正这个轨道,开出新的局面”(叶圣陶:《在民间》);“要把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纠正过来”(《文艺报》,1980,3)。
“矫正”强调消除歪曲、偏差,含有“使回到原有的或本应有的正确状态”的意味;多用于生理上的不正常表现、变形、畸形、语言的发音等;意思的轻重和“改正”一致。
例如:“西班牙一口吃青年设计了一种矫正口吃的仪器——‘节奏感觉器”(《光明日报》,1982.10.9);“我原谅了她的一切,下决心要把这颗扭歪的树苗矫正过来”(《小说月报》,1982,9);“老师为矫正学生发音不正确的毛病,耐心地示范发音,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他发音时的舌位和口形”。
“匡正”有“挽救回正道上来”的意味,一般用于时弊、社会不良风气、行动策略上的错误等,意思的轻重和“纠正”一致;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
例如:“它的功能主要是揭露问题,匡正时弊,鼓舞斗志的”(《文艺报》,1980,3);“这一形象的出现,对于匡正时弊,用一种新的理想、新的情操武装和激励读者……将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人民日报》,1980.1.16);“卿应一如往昔,为朕排难解忧,匡正得失,鼎力内助”(《花城》,1982,4)。
“改”在意思上和“改正”一致,但比“改正”略轻,表意也不如“改正”明确;一般用于错误、毛病;适于在口语中使用,有口语色彩。例如:“明白了的理,服!做错了的事,改!认准了的路,闯!”(《解放军文艺》,1979,7);“现在他要把从前邪恶的行为和暴躁的脾气改过来”(落花生:《缀网劳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