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国度 国 邦】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名词。
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有一定地域、一定居民和一个进行管理的政权的社会组织实体。
“国家”强调作为有一定政权的社会组织实体的性质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统一性;使用得很普遍和广泛,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文体。
例如:“我们的国家是大有希望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他们怎么能这样玩忽职守,置国家财产于不顾”(《人民文学》,1979,5);“四五〇年,南北两个全盛的国家,爆发了决存亡的大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国度”强调一定的地域范围和长期历史上所形成;只用于书面语,具有书面语色彩,但一般不作术语来用。例如:“他同他们好象语言隔阂的两个国度的人”(叶圣陶:《倪焕之》);“日本是出名的火山众多的国度,我知道在劳动农民中间,这一股地下火,正燃烧呢”(刘白羽:《红玛瑙集》);“日本国度比较地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国”和“国家”的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但有时口语中可以出现。
例如:“在对待人口问题上,亚洲各国情况不一”;“南朝和海南诸国通商,主要是经由广州南海郡的番禺(广州市)、广州的龙州、西卷”(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块石头就是我们的国,我做总统,你做兵丁”(冰心:《寂寞》)。
“邦”强调拥有一定人民的、构成一个社会集团的性质;也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国”浓厚;较少使用,而且不单用,一般须同“父母”“奴隶”“吾”或“安”搭配;在受“父母”“奴隶”修饰时,其间须有“之”来表示这种关系。
例如:“海外华侨都热爱祖国,怀念父母之邦”;“有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陆勉舟说得如何好啊,大丈夫一生一世,应为固国安邦而舍身”(张笑天:《永宁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