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国度 国 邦】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国家guójiā 国度guódù 国guó 邦bāng

名词。

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中有一定地域、一定居民和一个进行管理的政权的社会组织实体。

“国家”强调作为有一定政权的社会组织实体的性质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统一性;使用得很普遍和广泛,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文体。

例如:“我们的国家是大有希望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他们怎么能这样玩忽职守,置国家财产于不顾”(《人民文学》,1979,5);“四五〇年,南北两个全盛的国家,爆发了决存亡的大战争”(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国度”强调一定的地域范围和长期历史上所形成;只用于书面语,具有书面语色彩,但一般不作术语来用。例如:“他同他们好象语言隔阂的两个国度的人”(叶圣陶:《倪焕之》);“日本是出名的火山众多的国度,我知道在劳动农民中间,这一股地下火,正燃烧呢”(刘白羽:《红玛瑙集》);“日本国度比较地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国”和“国家”的意思一致,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但有时口语中可以出现。

例如:“在对待人口问题上,亚洲各国情况不一”;“南朝和海南诸国通商,主要是经由广州南海郡的番禺(广州市)、广州的龙州、西卷”(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块石头就是我们的国,我做总统,你做兵丁”(冰心:《寂寞》)。

“邦”强调拥有一定人民的、构成一个社会集团的性质;也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比“国”浓厚;较少使用,而且不单用,一般须同“父母”“奴隶”“吾”或“安”搭配;在受“父母”“奴隶”修饰时,其间须有“之”来表示这种关系。

例如:“海外华侨都热爱祖国,怀念父母之邦”;“有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怀鲁迅》);“陆勉舟说得如何好啊,大丈夫一生一世,应为固国安邦而舍身”(张笑天:《永宁碑》)。





为您推荐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译义及出处)

祯祥:吉兆。 妖孽:古代指物类反常现象。|旧时迷信,认为国家将兴将亡,都会有某种预兆。语出《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国家将兴,必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译义及出处)

以:做,从事。 |倘若有利于国家,就豁出性命去干,岂敢为个人打算而趋福避祸!|形容人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和博大胸怀。语出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力微任重亦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赵阳..

宇宙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

【名言出处】: 《盐铁论·复古第六》 【译】: 在屋檐和栋梁之间,燕子和麻雀不知道天地的高远;土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江海的浩大;不识大体的人,不知道国家的大计;肩挑背负的小贩子,不知道猗顿的富有。 【注】: 宇宙:屋檐和栋梁,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慢于朝者缓于政,害于国家者危于社稷。

【名言出处】: 《管子·中匡第十九》 【译】: 沉溺在宴乐之中的人,对于忧虑(也会)感到和乐;对饮食的味道要求醇厚的人,在德行上(就)不厚道;对于早朝怠慢的人,对于政事(也会)怠慢;对国和家有危害的人,对国君的政权(也会)有危害..

【展现 展示】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展现zhǎnxiàn 展示zhǎnshì 动词。 指清楚明显地完全表现出来让人看。 “展现”强调显现出来,含有“所表现的是事物全貌”的意味;常和“眼前”搭配。例如:“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

【占 占据 占有】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占zhàn585占据zhànjù585 占有zhànyǒu585 动词。 表示处在或属于某种状况。 “占”适用于口语和俗白文字,有口语色彩;常同“优势”“劣势”“上风”等搭配。 例如:“家庭成分、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本人的相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