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在从前——很多很多年以前,蚯蚓和蜜蜂是好朋友,他的模样儿长得也和蜜蜂差不多。
那时候,蚯蚓不像现在这样怕太阳,白天也不躲在土洞里面。他还会唱歌,不像现在这样,从早到晚都不吭气。他的身子长得又胖又粗,有一颗大脑袋,还有好几条短短的腿。
要是今天我们遇见了这样一条蚯蚓,谁也不会说是蚯蚓的。
蜜蜂也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他还不会做蜜,也不会做蜂房,更不会飞,因为他还没有翅膀。
他的身子比蚯蚓短小一些,有六条腿,也是短短的,更没有现在这样精巧,这样灵活。要是今天谁遇见这样一只虫儿,一定不会认出他就是蜜蜂。
在从前,就是蚯蚓还长着腿、蜜蜂还没有生翅膀的时候,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像什么杨梅、野葡萄,还有许多咱们都叫不出名字来的红的、紫的浆果,还有许许多多又甜又嫩的草叶和花瓣,蚯蚓和蜜蜂用不着费很大力气,只要动一动嘴,就可以吃得饱饱的。
吃饱了,他们两个就在一块儿玩,不像现在这样,两个老不见面。咱们现在谁看见过蜜蜂和蚯蚓在一块儿玩呢?他们一个在天上飞,一个在地底下钻,根本就不会碰到一起。现在,他们的样子也变得和从前大不相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在很早很早以前,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可是你也吃,他也吃,大伙只管吃,不管种,天天老那么吃,大地上能吃的东西就慢慢地减少,以后就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了。
好日子过完了,苦日子就来了。蚯蚓和蜜蜂有时候找不到东西吃,就得挨饿。
在饿肚子的时候,蜜蜂很着急,可是蚯蚓却满不在乎,还是哼哼唧唧地唱歌儿。有一次,蜜蜂忍不住对他说:“别老那么唱了,朋友,咱们来想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一点什么东西吃,好不好?”
蚯蚓唱得正起劲儿,听蜜蜂这么一说,就很不耐烦地回答:“做!怎么做呀?你真聪明!能吃的东西从来都是现成的,都是自己长好的,没听说过自己还能做吃的东西!”蜜蜂被蚯蚓一嘲笑,就不作声了。
这是两个好朋友第一次有了不同的意见。
可是蜜蜂的脑子里总爱想些新鲜事:他不但想做出能吃的东西,并且还想做出一种特别甜的东西来。特别甜的东西怎么做呢?蜜蜂一天到晚在想办法。
一天,下起大雨来了。蚯蚓和蜜蜂都在一块大石头底下躲雨。雨哗啦哗啦下得很大,地上的水慢慢涨起来,流到他们躲雨的石头那里,把他们的腿都浸湿了。
大雨夹着一阵阵的凉风,冷得蜜蜂直发抖,就对蚯蚓说:“唉呀!要是咱们能想个办法,住在一棵大树的洞里边,该多么好呀!那里一定又干净,又暖和。”
蚯蚓正在打瞌睡,摇摇脑袋:“别胡说了,你老爱胡思乱想!”可是蜜蜂越想越高兴,又说:“咱们要是自己动手造一个能住的东西,住在里边,那就更好了。”因为那时候蜜蜂还不会做蜂房,所以他也叫不出他想做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蚯蚓听蜜蜂这样说,就生起气来了:“你怎么这样蠢呀!咱们从来就是睡在草叶下面,石头底下,还想造什么能住的东西?再说,你又有多大的能耐,能造出什么东西?别胡扯了,让我安安静静地睡一觉吧!”
蜜蜂也有些生气了,就不再同蚯蚓说话了。
可是他脑子里在想:蚯蚓说我造不了,我一定得试试看,一定要做出这样一个能住的东西来。
天晴了,蜜蜂开始用一团泥试着做房子。
他把所有的腿都用上,和泥,把泥压成许多小片儿。他想把许多小泥片儿合成一个大泥片儿。
可是忙了半天,小泥片又散开了。他又重新和泥,重新做小泥片儿。最后,好容易把许多小泥片儿做成了一个大泥片儿。他想把大泥片儿卷成一个圆筒筒:试了一次,试了两次,试了三次,可是老卷不好。
蜜蜂累得满头大汗,就对蚯蚓说:“好朋友,快来帮帮忙吧!”
蚯蚓看着蜜蜂哼了一声,动也不动。后来,泥片儿被太阳晒干了,再也没办法卷成圆筒筒了;蜜蜂累得也不能动了,只好停下来休息。这时候,蚯蚓带着嘲笑的神情对蜜蜂说:“别白费力气啦,朋友,我不早就说过吗,别胡思乱想了。”蜜蜂没作声,因为他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房子造好。
又过了几天,蜜蜂和蚯蚓一块儿出去找吃的东西。在路上,他们碰见了一棵开满了小白花的山丁子树。
山丁子树招呼他们:“好朋友们,来帮个忙吧!我只开花,不能结果。只要你们来帮我把花粉搬动搬动,我就能结许多果子啦。这样我一定会好好地谢你们呢。”
蚯蚓瞪了山丁子树一眼,粗声粗气地回答说:“我管你结不结果,我才没有这么多闲工夫哩!”蜜蜂走过来,对山丁子树说:“我来试一下,行吗?”山丁子树很高兴地说:“谢谢你。你来试试吧。”
这时蚯蚓对蜜蜂说:“你真爱管闲事!你不怕麻烦就去试吧,我可走了。”说完,他真的头也不回就自个儿走了。一边走,他还一边很骄傲地哼着歌儿。
蜜蜂开始很吃力地往山丁子树上爬。那时候,他的腿又短又笨,爬了好半天才好不容易爬到树上去。可是,当他爬到一朵花旁边想采花粉的时候,因为身子太笨,一不小心就从树上摔下来了。幸亏地上的草很厚,才没有摔伤。他慢慢地站起来,喘了一口气,接着又往树上爬。
就在蜜蜂拼命爬树的时候,蚯蚓已经在另一个地方找到一大片浆果。
蚯蚓吃着甜甜的浆果,想起了蜜蜂,得意地笑起来:“这一下可好了,我可以躺下来吃个饱,再也不用动了。蜜蜂这个大傻瓜,不知道在那儿干出了什么玩意儿,我看他不是摔伤了,也准得饿坏了。”
蚯蚓吃饱了,就躺在浆果旁边呼呼地睡着了。这时候,蜜蜂还在一次、两次、三次地练习爬山丁子树哩。
说起来也真是奇怪:蜜蜂一次又一次地爬树,用力朝上爬一步,背上的茸毛就颤动一下;再爬一步,茸毛就又颤动一下。蜜蜂不停地用力朝上爬,背上的茸毛就不停地颤动,慢慢地,背上的茸毛有几根就长大了,变成四个小片片儿了。这四个小片片儿一长出来,就很自然地随着蜜蜂的动作扑扇起来。
有了这四个小片片儿,蜜蜂的身子也变轻了,站也站得稳了。
有时候,我们站在门坎上玩儿,要是站不稳,身子就会前栽后仰的。这时候,不用谁下命令,我们的两只胳膊马上就会出来帮忙:只要这么晃一晃,身子马上又可以站直了。蜜蜂背上新长的小片片儿,就像我们的胳膊一样,靠着它的帮助,蜜蜂就平平稳稳地爬到山丁子树上去了。此时,蚯蚓还睡在浆果旁边做着好梦呢,他一点也不知道蜜蜂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蜜蜂背上的这四个小片片儿越长越大,慢慢地就长成翅膀了。
有了翅膀的蜜蜂,不久就学会了飞。
他从这个花朵飞到那个花朵,不停地搬运起花粉来;他的腿也因为不断地劳动,慢慢地变得灵巧了。
蜜蜂帮助山丁子树做完了传布花粉的工作,山丁子树非常感谢他,就把多余的花粉和花里的一种甜浆都送给了他,还告诉了他这种甜浆可以做成一种好吃的新东西,这种新东西叫做蜜。
蜜蜂带着花粉和甜浆飞走了。他怎样把甜浆做成蜜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蜜蜂很有耐心,也很肯动脑筋:他一次失败以后,再想办法,再重新做;两次失败以后,再想办法,再继续做,最后终于做成功了。
蚯蚓呢,还是在那个老地方,睡醒了就吃,吃饱了就睡,连歌都懒得唱了。
当然,他把蜜蜂这个老朋友也忘掉了。蜜蜂不但学会了做蜜,并且越做越聪明,又学会了做蜡,并用蜡造成了自己想了很久的蜂房。他把蜂房造在大树的洞里边,那里既不怕风,又不怕雨。他就住在这样舒服的房子里,每天天一亮就起来,一直忙碌到天黑。
蜜蜂一天一天地变得更聪明更有本领,模样也变得更美丽了:晶亮的大眼睛,细细的触须,好像薄纱似的翅膀,完全变成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蜜蜂的样子了。
有一天,蜜蜂想起了蚯蚓。他想请蚯蚓来尝尝他做的特别甜的东西,并且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教给蚯蚓,让蚯蚓也好好劳动。蜜蜂离开了家到处飞着,一边飞一边喊蚯蚓。
可是,蜜蜂飞来飞去,东找西找,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老朋友的影子。蚯蚓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在这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蚯蚓也变了样儿了。
他本来腿就很短小,因为老不活动,就一天一天变得更加短小。有一天,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腿完全没了;因为懒得说话和唱歌,他的嗓子也哑了;因为只顾睡觉,不动脑筋,脑袋也变小了;因为他那张嘴好吃,不断地咬东西,倒变得比从前更有力,连土块都咬得动,咽得下去了。
由于他懒得挪地方,一个地方的好东西吃光了,就只好吃坏东西,最后只得吃土块,结果身子就变得很瘦很细了。一句话,他的样子完全改变了。因此,蜜蜂从他头顶飞过去好几次,却怎么也认不出这就是老朋友蚯蚓。
蚯蚓当然也不认识蜜蜂了。当蜜蜂从他身边飞过喊着他名字的时候,他觉得很奇怪:这是谁呢?后来,他听见身边许多刚发芽的小山丁子树都大声喊:“欢迎我们的好朋友,欢迎勤快的蜜蜂!”蚯蚓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的老朋友蜜蜂,心里又难受又害羞,恰恰身边有一个洞,他马上就钻了进去,在洞里哭起来。
小山丁子树在洞口安慰蚯蚓说:“不要哭!只要你今后再不懒惰,肯劳动,大家也会欢迎你的。”蚯蚓不能说话,心里想:“对!今后我一定好好劳动,好好翻地,帮助植物长得强壮,多结好吃的东西。”
蚯蚓下定决心改正自己好吃懒做的毛病,从此以后,就特别努力,用他那张能吞下土粒的嘴,在地里打洞翻土,不声不响地帮植物松土,帮植物制造肥料。
现在,谁都称赞他勤快,都说他完全变好了。可是蚯蚓直到现在还是不好意思在白天出来,他怕碰见他的老朋友蜜蜂。
。【赏析】: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严文井作品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在严文井童话诸多为人称道的品质中,这篇作品最突出的品质是寓深于浅,以小见大。
“我的基调是从人生观、世界观上考虑得更多一些。”谈到创作时,严文井如是说。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某种哲理,正是源于这种考虑的结果。在为幼儿写童话时,他也常站在这个高度考虑。劳动在物种进化中的决定意义是他考虑的问题之一,早在延安时期那篇没有来得及收入集子的第九篇童话《大雁和鸭子》中,他就试图表现过这一思想。
也许是《大雁和鸭子》没能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也许是经过几年的思考这一思想更为成熟了,于是他动笔写了《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他谈的是进化史上的一个大问题,但是却在幼儿童话里举重若轻地表现出来。他谈到远古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及其变化,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大地上可以吃的好东西多极了,可是你也吃,他也吃,大伙只管吃,不管种,天天老那么吃,大地上能吃的东西就慢慢地减少,以后就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了。”用极浅的几句话就概括出了自然史中一个阶段的真实状况。
同样,他表达劳动使物种进化这一不易为幼儿接受的思想时,创造了蜜蜂这一形象。蜜蜂不想挨冻受饿,脑子里总是想些新鲜事,像怎样做出能吃的东西、能住的东西等等。
由于它爱动脑筋,它就一天比一天聪明;又由于它不满足现状,不停地劳动和帮助别人,它就不断地进化,长出了翅膀,酿出了蜜,造出了蜂房,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蚯蚓由于不想不动,最后连腿都退化了,只好钻进土里啃泥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劳动使人进化的科学道理就这样在一个生动的故事里自然而然为幼儿接受了。
可以说,《蚯蚓和蜜蜂的故事》是献给幼儿的浓缩了的进化史,它的深刻性是一般幼儿童话难以达到的。它是深刻的又是浅显的,是哲理的又是形象的,它在语言、情节上完全是幼儿的,但说的却是关于自然和生命的大问题。它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它不但是幼儿童话的典范,而且在整个童话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巢扬)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