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有俩张床,俩个瘦弱的老太太蜷缩在各自的床上,不是因为冷,而是她们行动都不方便,屋子里都放有便盆。我们的到来似乎很受俩位老人的欢迎,她们虽然动不了,可以感觉到她们很想招待我们,在床边坐着陪他们聊天,其中一个老人七十多岁身体很不好,心情好像也很坏,一直向我们抱怨,护工不好,那里生活不好之类的事,闹着要回家,我们开导他要她想开点,开心点,其实我知道,就算当时她听进去劝告不生气不抱怨,之后他还是会一如从前,这是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可能她向来追求完美,被身边的人迁就习惯了,总不能换个方向去想问题,不能原谅别人的不对,如今老了,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包容她,他就只能自己生闷气,一身的病,其实她过得快不快乐全在于他自己,可她可能会越来越不明白,我感觉很悲哀也很无奈。而相比之下,另外一个老奶奶就显得很明白,她九十多岁了,依然活得很清醒,由于没呆太久我都没来得及听那个睿智的人讲她的故事,也没机会品读她的人生智慧,这也是我此行的遗憾。老人年轻时是幼儿园老师,看上去很平静,岁月把她的故事都酿成了他身上专有的气质,她平静的话语,缓慢的动作,还有从容的生活态度都散发着一个历经世事的明白人的生存智慧。我们要离开时,看得出来老人心里的留恋,她是渴望用心的交流的,他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庆苏兰。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次去那个地方的,去聆听那个故事,去汲取她从容清醒的人生智慧。
为您推荐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自己每天都在编辑,有时候只有淡淡的文字,那是时间悄悄走过的痕迹,可能那些天,心情也是平淡无奇,唯一能证明自己还在生活的只有那不紧不慢的呼吸。更多的时候,要想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新鲜的事,丰富..
正如宣布的那样,那矮个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着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们亲眼看见,谁会相信这样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对生死相守的老人确有其人,他们是我的邻居,死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同一个夜晚。那座老自鸣钟后来就..
大人们听了老人的话,都多了个心眼,小心地看着他。但老人并没有任何自寻短见的端倪,他一直静静地守在亡妻的身边,坐在一张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们听见老人喉咙里响了一阵痰声,未及人们做出反应,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灵床下面..
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年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
疼痛,于常人来说是一种苦难,而于这个老人来说,却是一种幸福。只因,它能让他怀念起他的妻子,他的爱人。我真的有些羡慕这位老人,更羡慕他的妻子,这样的爱情,经历风雨,经历阴阳阻隔而不变,只因爱着,只因需要怀念,而宁愿痛着。..
说到末了,他就轻轻叹了口气,说:“她现在不在了。你知道,像我这种年龄,做不了别的事了,只能靠回忆来打发一点时间。许多事本来是想不起来的,但老天算是惠顾我,这几年总让我的膝盖痛,这一痛,什么事就都想起来了。我这膝盖,受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