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原来,愁到最极处,竟是欲诉难言,欲语还休,唯有淡淡的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后来越来越喜欢“少年”这个词,“记得早先少年时”、“少年游,杏花吹满头”、“少年不识愁滋味”。
读着诗篇也是好的,无非是因着自己已回不去了啊!
清早起床揽镜,鬓发间不知何时又添了几丝白发,眼角又爬上了几多细小的皱纹。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走过了青春,少年时的光景竟已远得如同隔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人站在博山道中,他纵目去望,博山的风景优美啊,可再美的风景,入得了眼,却入不了心。 望着望着,词人便陷入了自..
整首词,少年时的不知愁苦,与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已如鲠在喉,无法言说,两相衬托,更加让人生出浓重的悲怆之感。 而这种悲壮感几乎贯穿辛弃疾的一生。 他想起了自己一生中的黄金时代,那已遥不可及的少年时光呀。..
这种孤独,更是面对这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与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所生出的苍茫寂寥之感。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王勃《滕王阁序》) 这一声喟然长叹,是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
仿佛在白茅萧萧、天低云暗的旷野,听到嗷然长吟的画角;仿佛在阵云深拥,万幕不哗的战地,听到骏马的几声悲鸣;也仿如在深山穷谷,踽踽独行,忽闻万木怒鸣,千林振响(刘逸生《唐诗小札》)”。 悲壮有之,激昂有之,苍凉有之,旷远有之,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