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19(宋词点评)
【词题】:丙辰岁(11)。。
【意译】: 想当年,庾信曾吟作《愁赋》,那充满思乡愁绪的字句曾经无数次触动我的情怀。
而今听到凄凉私语的蟋蟀声,更让人愁上加愁。在门径冷落的庭院篱落,在满是苔藓的石砌井栏,到处都可以听到蟋蟀的鸣叫声。
那凄婉的悲鸣仿佛在诉说着无限的哀愁,使深深怀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们辗转难眠,起身织布,为亲人赶做御寒的冬衣。画屏上的远山重重叠叠;长夜漫漫,秋凉阵阵,她们独守闺中,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苦情绪? 西窗外又下起了蒙蒙细雨。
虫声凄凄,它为什么要这样断断续续地悲鸣,和远处饱含离愁别恨的捣衣声互相应和?羁留他乡的游子在客舍里迎来了本该和亲人们团聚的中秋节,行宫里的妃子宫娥对月伤情,去国怀乡,更是有无数的伤心事。我用《诗经·豳风》的意境即兴成诗,抒发我真实的感情。
此时,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正提着灯笼,兴高采烈地穿过篱笆去捉蟋蟀呢,他们当然不会知道我内心的愁苦。我把蟋蟀的鸣叫声谱成乐曲,那一声声,比起原来的凄凄私语,更要哀恻百倍。
。
【点评】: 这首词的主旋律为“愁”字。
词借蟋蟀的哀鸣声把许多情景连缀起来,并衬以吟愁声、私语声、机杼声、砧杵声、雨声、琴声,甚至孩子们的欢笑声来渲染哀愁的气氛。显然,其意境已经超出了一般咏物题材的界限而反映了某种时代的风貌。词的序末有京都斗蟋蟀竞逐豪华的记载,值得推敲玩味。有人认为是追忆北宋末年政和、宣和年间的汴京故事,下片寄寓对离乱的悲慨,如是则“离宫吊月”可理解为“靖康之耻”。
但作者为什么要在序末加上这一段汴京盛事,是寄托故国之思,还是抒发盛衰之感,抑或揭示北宋灭亡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言,一切全留给读者去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