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17(宋词点评)
【原文】: 长淮望断(15),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
【意译】: 顺着已变成边界的千里淮河极目遥望,平野茫茫,草木葱郁,河岸一线看不到任何防守的要塞。
秋风劲吹,河对岸,敌军奔走操练,尘土飞扬;而南岸我方边境却是悄然寂静。此情此景,实在让人黯然神伤。
回想当年靖康之变,那也许只是天意,非入力所可挽回。而如今,连洙水、泗水一带的孔子讲学圣地,也已充满了敌人的腥臊气味,那又该怎么说。隔着淮河,对岸已成了布满金人毡帐的村落;落日时,只见成群的牛羊慢慢归去;沿河一带,到处都是金人纵横交错的哨所。夜晚,可以看见敌寇的将领出外狩猎,对岸的骑兵们手持火把,将淮河照得一片通明;悲鸣的胡笳伴着雄壮的战鼓,使人胆战心惊。
然而,我腰间佩带的弓箭、鞘中锋利的宝剑,却都徒然闲置,白白地蒙上尘土,生满蛀虫,至今一无所用!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我空怀报国壮志却无从施展;一年又要过去了,中原并没有收复,故都汴京离我们还是那么渺远!面对丢失的半壁江山,朝廷居然还幻想用礼仪歌舞去感化这些荒远的异族;边境上戒备松懈,再也没有烽火台上报警的狼烟;甚至不惜偃旗息鼓,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一批又一批冠服显赫的议和大臣们,不断出使敌国,难道你们就不知道丢脸吗?听说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们常常翘首南望,盼着皇上率军北伐。
假如使者们看到这种景象,怎能不义愤填膺,泪下如倾!。
【点评】: 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南宋军队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失利,朝内主和派得势,急于向金人求和。
这时,主战派大将张浚督领江淮军马,驻守在建康(今南京),张孝祥在他部下任参赞军事,兼领建康留守。在一次张浚为抗金人士举行的宴会上,词人即席挥毫,写下了这首着名的词作。上片叙述南宋淮河一带边防不修,由此联想到“靖康之变”,以及淮河北岸敌军的骄横;下片直抒胸怀,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一味对金人屈辱求和、不思收复故土的感慨和愤恨。
作者充分利用《六州歌头》句子短、音节急促的特点,表现出了异常悲愤的情绪。
据说张浚读后,感动不已,罢席(连酒也喝不下去)而入,可见当时情绪之激愤。后人对这首词也多有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