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和组织学生活动的*主要的依据。它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活动方式,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教材改革放到突出位置。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病,还是对教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都是从课程教材改革入手,通过课程教材的改革,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聚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也先后进行过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都解决了当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了明显成就,推进了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体系,*根本的是在教材建设中引入竞争体制。为此,从2000年初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心下,由国务院体改办牵头,教育部、国家计委、新闻出版署共同参与,以降低教材价格为切入点,对中小学教材管理体制(即教材的编审体制、出版体制、发行体制、价格体制)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体改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中小学教材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及其配套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办法》《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等11个文件,对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选用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确定了中小学教材建设实行在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方针,教材编写实行国家立项核准和审定;教材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以租型、出版、发行等环节发生的行业平均成本和5%的成本利润为基础,实行国家核定制;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别鼓励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