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新大学”如何界定、“新大学”产生和崛起的原因、“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发展良好的“新大学”所具备的特征等问题,从与英国新大学及美国赠地学院的比较,对合肥学院、行知联盟的个案分析,以及对120所“新大学”的调查研究中探讨中国“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战略框架。本书认为,中国“新大学”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先天具有在教育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排异反应”; “新大学”区别于传统精英教育模式的根本所在是改变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必须高度重视“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定位地方化、培养目标应用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组织模块化等等,是“新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nbsp;“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包括宏观战略、中观方略、微观策略三个层面。书籍特色
作者简介
柳友荣,男,1966年生。池州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安庆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与发展心理学。nbsp; nbsp; 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编(著)学术著作、教材等11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