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籍特色
本书以“巴黎的新希望与新起点”为主题,特邀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以独到的视角进行分析,内容涉及国际气候谈判形势与进展、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的一些**动态和热点问题。
作者简介
王伟光,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67年11月至1978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9团战士、会计、文书、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党委委员;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4年12月至1985年9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至1992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副教授、室主任(期间,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挂职,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常委、副书记);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被评为教授;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4年2月至1995年1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秘书长;1998年2月至2007年12月,中央党校副校长;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在***报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郑国光,男,汉族,1959年11月生,江苏省涟水人。现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专业学士学位。1984年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历任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新疆气象业务中心副主任(1990年至1995年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1994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任中国气象局总体规划设计室主任助理,副主任,获研究员任职资格。1997年任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1998年任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司长。1999年任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7年4月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理事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巢清尘,女,1966年3月生,籍贯江苏。中国气象局国家气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未来海洋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委员会委员等。第三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写专家组副组长、“十三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规划专家组副组长。长期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工作。《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为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政策。发表核心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气候变化方面专著多部。陈迎,女,1969年4月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室联合党支部书记。1987-1997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2005年因院学科调整需要转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2010年8月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室联合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环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能源与经济发展政策等。2009年,受中国政府推荐,光荣入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胡国权,男,博士,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气候变化应对战略。先后从事天气预报、能量与水分循环研究、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和数值模拟,以及气候变化数值模拟和应对对策等工作。参加了**、第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等项目十多项,参与编写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潘家华,男,1957年6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UNDP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环境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2010年)讲解《关于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思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国内对于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的文学刊物还未引起相应关注,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一时期研究的不足。作者根据那时的大量作品和文学理论,认为《七月》《希望..
内容简介本书是20世纪*负盛名的民国才女林徽因的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的璀璨荟萃,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翻译、书信等经典文学作品。诗歌尤多,其诗作融入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
内容简介我们已走过的百年是怎样的时代,我们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与正视近一个世纪的苦难一样,戈迪默也审视着那些所谓的胜利。戈迪默引用希尼、拉什迪、塞若特和尼赫鲁的警句,将全书的主题一一呈现。广角镜式的全景扫描,一..
内容简介 萧乾:萧乾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记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
内容简介她是作家、诗人、建筑师、设计师,还是国徽的设计者之一。林徽因,一个多么响亮而温暖的名字,完美的诠释了美貌与才华、感性与理智是可以在一个女人身上兼容并蓄的,更是将女人的优雅演绎到美好!林徽因的美有着穿越时..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范若兰著的《新海丝路上的马来西亚与中国》记述了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处于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处于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转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