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社会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知名社会学家作田启一教授的代表作。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阐明了价值这一重要的范畴。在解释中,作田上承社会学大家迪尔凯姆、曼海姆、帕森斯的学说,并作了综合,扬弃其不合理的部分。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推陈出新,使该书观点新颖独到。在该书的后半部分,作者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论据充分,结论精辟,是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书籍特色

《价值社会学》是日本著名社会学者作田启一先生于1952年至1971年撰写的一部社会学专著。这部专著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记录和分析了战后日本社会价值发生重大转折时期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该书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价值在人的行为,尤其是在社会体系以及个性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展现了价值的社会学意义,而且作者运用上述理论对日本社会所做的具体分析,也为我们观察和了解战后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行为特征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我们了解日本社会体系和日本人行为的价值渊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或视角。该书出版以后,在日本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被多次再版印刷。作田先生对价值问题的关注虽然主要是以日本和欧美社会为背景展开的,但价值本身,包括价值的社会学意义以及有关价值的理论分析框架不只是哪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每个社会都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把该书译成中文献给中国读者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或借鉴本书所提供的论点和方法,提醒读者反观价值在中国的社会学意义以及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价值和社会体系的价值趋向特征。
  本书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关于价值的理论性分析,后半部分则是运用这些理论对日本社会进行的考察。
  在前半部分中,作者首先对价值做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界定。一般认为,价值是指那些能够引起欲望的对象或对象群。但作者认为,应该给价值做一个严谨的社会学定义。作者沿袭了社会学家G.齐美尔的观点,认为价值是在进行目标选择时牺牲(或排除)了那些没有被选择的可能目标时产生的。例如,登山的价值产生于它牺牲了本该用于其他目标的时间和精力。作者认为,在选择目标之前,首先存在着对目标系列的选择,即需要为目标选择确定方向。确定目标方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达到目的的手段”、“一贯性理念”和“适当的欲望满足”,据此,作者提出了目标(价值)选择的*终原理,即“作为手段的有效性”、“价值的一贯性”和“欲望满足的适合性”三种。其中第二种是狭义的价值,它与**种的有效性、第三种的适合性价值一起,构成了价值的三个系列。本书的整篇结构就是通过如何把狭义的价值即理念价值运用到社会体系中,从价值如何被社会体系制度化的角度,分析了超越状况性的价值理念与*大限度地缩小状况内不调和性的现实行为之间的紧张关系,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理念价值取代有用价值,并成为推动社会体系合理化的主要动力。作者把第三系列的满足价值放到了次要地位,因为这种价值存在于脱离现实和理念约束的自由和娱乐的世界中。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表述的那样,本书主要是按照T.帕森斯式的概念框架,强调的是社会体系和个性体系的相同性问题,故对满足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的考察。
  作者在对价值进行上述界定之后,通过修改帕森斯关于社会体系维持的AGIL理论,提出了维持社会体系模式的价格结构,并在此框架内,分别探讨了价值的制度化和内面化、责任的进化、无秩序状态与近代价值的相关关系以及市民社会和大众社会中的价值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的具体内容,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从分析问题的方法上看,作者总是紧紧围绕着价值如何嵌入个人和社会中,价值在社会体系中是如何体现的,价值对社会体系和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价值的作用是如何得到发挥的主题展开论述。例如他根据帕森斯的AGIL理论,指出满足社会体系存续的“A=适应”、“G=完成目标”、“I=结合”以及“L=潜在的动机调整”4个层面的活动,都受到业绩(行为)本位——属性(状态)本位,普遍主义——个别主义(帕森斯的模式变数)价值体系的制约,而这4个价值不仅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社会对它们的选择和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
  作者认为价值体系的内涵是变化的。指出,人类社会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属性本位价值向业绩本位价值、个别主义价值向普遍主义价值的转变,责任的进化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价值的转变和进化的过程。
  关于普遍主义价值和个别主义价值、集团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相互关系,作者指出,近代以来的欧美市民社会中,以个人行为为本的个别主义价值和以状态本位为主的万民平等主义价值同时存在,同时以集团行为为本的功能代表制和以状态为本的集团自治制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互相牵制的关系。这种紧张关系给欧美市民社会带来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但在其后的大众社会中,中间集团弱化,功能代表制衰退,个人和集团的联系和纽带变得松弛;同时个人主义的衰退导致了个人对集团的过多认同。
  本文的后半部分则运用上述理论对日本社会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作者首先分析了日本社会战前和战后价值体系的变化。指出战前个别主义的两个价值即“政治”价值和“整合”价值占主导地位。战后,过去处于第二性的“经济”价值和“满足”价值取代前两者占据主导地位。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满足”价值不能像过去的政治价值那样发挥绝对性的作用,于是,出现了价值的多元化趋势。关于日本社会中存在的价值理念与现实的不一致,即“表与里”的不一致性问题,作者认为其特点不在于两者之间的分歧在日本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在于表与里的相互渗透性。义务可以转化为人情,人情可以转化为义务。究其本质,是理念的外在性(超越性)薄弱的问题。
  关于日本集团的自立性,作者根据日本的家庭对家庭成员的保护不够彻底这一点,指出对中间集团的归属较弱而中央取向性较强是战前日本社会结构的特点。战前家庭中的父子关系模式也存在于中间集团中,甚至天皇与臣民关系也是这种模式的翻版。战后随着父子关系优势地位的丧失,日本人的连续观也随之发生了裂变。
  价值取向和价值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人类自觉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书主要以日本社会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价值在日本社会中的体现、具体特征和作用。正如本书概要所说的,本书是把价值纳入社会学领域进行考察的一个大胆尝试。本书对研究和分析价值问题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解决由价值问题产生的社会矛盾有不少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