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2014年末流动人口数量已达2.53亿,而其中大部分为农村户籍进城人员,他们面对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切实的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政府、工会以及农民工社会服务组织对此均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未在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明确了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此后政府、工会及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应怎样的各自发挥其优势,互相合作共同解决以上问题?这就是这本书要回应的内容。
书籍特色
本书通过对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结构、关系等进行自然科学上的梳理与分析,为后续该问题的法理学和社会学分析奠定基础;论述了流动人口的流动原因、对城市文明的适应与融合、流动人口市民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治理的基本范式:熵增治理范式,对其中的开放、自组织以及耗散等治理理念与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作者简介
李勇,男,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9月-2002年7月山东大学光学系学士学位;2003年9月-2006年7月攻读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行政法硕士学位;2006年9月-2009年7月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法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2月-2012年6月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12年11月任清华大学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12月任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2016年7月任清华大学公益社创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治理、社会创新与治理。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刘国翰,男,1975年10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科,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管理、地方治理创新、结构化多人博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