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果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民族志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现在情形已经改变了。正是在这种已经消失的幻觉当中诞生了这本书的思想。这本书不是惋惜已经逝去的幻觉,不是为一个仅存在于人类学家想象当中的时代感到遗憾,也不是为人类学多次预言的灭亡勾勒它的年代史,而是要从中掌握人类学的认识论、伦理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教育。“田野调查”是以研究人员走进他的研究对象“土著人”生活当中,进行观察为基础,这是保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掌握基础知识的惯例。在研究不同社会当中,这自然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优势。“田野调查”这个词远没有体现出长期以来赋予它在认识论上的透明度、伦理方面的明显性和以及政治领域保持中立性的品质。希望人们能够重新认识田野工作所提出的问题,予以关注,从中汲取对人类学地位、对调查关系性质以及社会科学在居民区的态度产生的影响所取得的经验,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本书以在三个大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经验性调查为基础,深入到各个角落和领域,从威尼斯的街区到新喀里多尼亚村庄、从精神病诊所到道德稽查队、从机场外国人扣押区到巴黎排外政治会议,本书向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调查者的性别、偏见、情感、承担的任务等如何影响人们对所研究的社会或者说社会结构的理解?被调查者的期待、需求及所持的观念如何改变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认知?
本书分三部分,汇集了15篇论文。**部分集中关注田野调查关系和形象塑造对所研究社会认识的影响;第二部分试图理解田野调查的局限性及其意义;第三部分讨论田野调查受其研究对象影响的方式。
书籍特色
适读人群 :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学者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重要作品,相关研究者必读书目。作者简介
迪迪埃·法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同时就职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法兰西学院公共健康与社会科学教教席主讲教授( 2019--2020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被翻译成七种语言,主要代表作品有《创伤的帝国》《法国社会新边界》《生命――批判准则》等。阿尔邦??班萨,法国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新喀里多尼亚和卡纳克人文化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鱼鹰的哭泣》《异国风情的终结:批判人类学论》《走向解放的新喀里多尼亚》等。
译者简介:
刘文玲,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传播。译著有《媒介学引论》《追/寻法兰西》《一起迈向世界的共同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