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7章, 简要介绍了国外车辆事故深度调查工作开展的情况, 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我国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的建设运行情况。介绍了事故再现理论和方法, 再现方法介绍了仿真软件PC-Crash的应用, EDR (事故数据记录仪) 的应用。介绍了车辆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应用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及对未来车辆事故深度调查工作的展望。书籍特色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为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轻因事故造成的伤亡,各国政府都在采取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措施,同时全球各国的研究机构在道路交通法规、交通基础设施、汽车安全技术、驾驶员安全教育、事故深度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在这些研究中,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本身的研究是其他领域研究的基础,各国政府针对本国事故形态特征,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教育策略。可以讲,系统地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的深入研究,是科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基础。道路交通事故涉及 人一车一路一环境 等多方面因素,且事故的形态和发生机理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这意味着事故深度研究既意义重大,又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道路交通事故深度研究上有所突破,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资助相关政府机构或者研究机构建立车辆事故深度数据库,并通过建立统一的事故采集和分析规范、事故数据管理平台及事故重构、复现方法等,使复杂、离散的众多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可以被用于科学研究和大数据分析。例如,德国联邦交通研究所(BASt)和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分别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深度研究体系及数据库,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应用于交通法规、道路及车辆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以及大量的交通安全研究工作中。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为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轻因事故造成的伤亡,各国政府都在采取行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措施,同时全球各国的研究机构在道路交通法规、交通基础设施、汽车安全技术、驾驶员安全教育、事故深度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在这些研究中,针对道路交通事故本身的研究是其他领域研究的基础,各国政府针对本国事故形态特征,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教育策略。可以讲,系统地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的深入研究,是科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基础。道路交通事故涉及 人一车一路一环境 等多方面因素,且事故的形态和发生机理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这意味着事故深度研究既意义重大,又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道路交通事故深度研究上有所突破,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资助相关政府机构或者研究机构建立车辆事故深度数据库,并通过建立统一的事故采集和分析规范、事故数据管理平台及事故重构、复现方法等,使复杂、离散的众多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可以被用于科学研究和大数据分析。例如,德国联邦交通研究所(BASt)和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分别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深度研究体系及数据库,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应用于交通法规、道路及车辆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中,以及大量的交通安全研究工作中。在借鉴国际同行的车辆事故深度调查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车辆事故特征,自2007年起原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联合公安部相关科研机构,以及同济大学等率先开展了中国车辆事故深度调查方面的研究,并对上海市的嘉定区和松江区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管理中心联合国内部分高校、事故研究机构和司法鉴定机构,把试点工作推广至全国4个城市,同年8月,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正式成立。2013年,为了完善车辆事故调查类型,管理中心联合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现为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开展了车辆火灾事故深度调查研究,同年,该所加入了NAIS。截至2017年年底,NAIS在全国7个城市建立了8个采集工作站,各工作站按照统一的采集和分析规范开展深度调查工作,并将数据进行编码上传到NAIS中央数据库。近年来,NAIS在缺陷信息挖掘与调查、车辆安全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改进、消费者行车安全教育、工作站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车辆事故深度调查 的工作越来越得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以及汽车行业的认可,同时NAIS也逐渐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2018年,NAIS加入了全球事故数据协调计划(IGL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