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籍特色
中国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族群共同创造的,其历史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轨迹。中国的多元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相关于地理—气候—生态的复杂性,中华大地的平原、草原、绿洲、高原等各种自然生境,是生活于其上的人群造就和分衍出不同形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进程的复杂影响。“多元”之间有着长久而深刻的互动过程,它们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在历史进程中共生演化为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多元亚区域之间由若干个走廊地带相互衔接,相互嵌入,这些走廊地带或过渡地带,是“多元”得以具体链接的历史—地理—文化基础。同时,这些走廊地带在历史演绎的过程中,又逐渐成为区域单元或中国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走廊地带,能够发现“多元一体”的中国的历史进程、演化逻辑和动力机制,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国的重要切入点。这样的走廊地带或过渡地带,并不同于今天的重要交通线或省区毗连地,而是历史上在沟通区域板块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道。这样的走廊地带或过渡地带相关于不同的地貌与生态区位,也相关于地缘政治关系的改变,在不同历史时期过渡地带的范围与重心也不尽相同。为此,中国民族报社与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共同推出了大型理论专题《从走廊发现中国》。河西走廊作为中国*的同时衔接起中原、北部草原、西域绿洲与青藏高原这四大亚区域的走廊与过渡地带,是我们观察中国多元互构,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切入点。我们的这一专题将以河西走廊的系列讨论作为开篇,从这里发现中国。作者简介
黄达远,男,汉族,1973年6月生。浙江嵊州市人。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副主任,西北跨境民族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国家民委基地)副主任兼首席专家。王彦龙,中国民族报总编室主任,1977年10月生,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毕业,2000年开始担任编辑、记者,后担任民族报新疆工作站副主任,新闻部副主任,理论周刊主编。
蔺海鲲,男,生于1968年,汉族,甘肃省山丹县人,中共党员,河西学院管理系副教授,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现任河西学院人事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