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病理学方法,不在于解释病理事实,而在于借助病理事实,达到解释正常事实的目的。借助病理事实,会发现患者的一些思维和行为过程,通过这些过程的差异和缺陷,揭露出,到底是什么,导致某些心理进程的反常,而非思维和行为的反常。这种理念会导致距离被取消,或者说界限被取消,从而促进建立一种心理动力学的连续性,到那时,精神疾病就会非常接近心理稳定常数,而后者常被当作心理很健康的特征。因此,极限状态占据了一片变化不定的领域,后者成为其构成的本质内容。它引发了激烈的论战,其中的一种激进的科学观点,过分追究极限状态到底存不存在,以反对某种非定位的观点。换句话说,一些人在发明一些极限或是一种对疾病分类控制的同时,另一些人更加关注具有“转疾病分类”特点的突出个体,其冲动的性格、焦虑、抑郁等表现(奇怪的是,这些也都是极限状态的明显指标),是典型的特征。
书籍特色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第yi本对极限状态进行研究的西方著作。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充分考虑到极限状态概念的复杂性,对这一心理学中有关精神病学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探讨,力求将围绕这一病理事实产生不同论断的理论依据,并将这些联系起来。作者简介
作者帕特里克 沙里耶和阿斯特丽 伊尔什莱曼—安布罗西是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有多部专著及论文发表。王金涛,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法语教师。期间,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被国家汉办公派至法国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目前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