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我社新版仍如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其体例加以调整,分为14卷,具体为:1. 哲理与文教;2. 科学与工艺;3.
国音与文字学;4. 国是与党务;5. 日记、书信、笔记;6. 杂著。主要内容如下:
《哲理与文教》
共2卷,是吴稚晖哲学思想和文化教育理念的阐发。其中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反思,也有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和体悟。涉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具体到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
《科学与工艺》
共1卷,内容包括对科学之于人类的意义、工业生产之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的阐述,以及倡导青年学习科学,呼吁政府发展工业等,是吴稚晖的科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反映。
《国音与文字学》
共2卷,是对汉语语音与文字学的研究性著作。内容包括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对汉语语音的特点、语音的沿革以及语音统一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方案等问题的研究。
《国是与党务》
共3卷,内容是吴稚晖不同历史时期对时政和国民党内部事务发表的看法和提出的主张,诸如甲午战争、君主立宪、列强侵略、无政府主义、学生运动、抗日救国、国共两党关系等等。
《日记、书信、笔记》
共4卷,是吴稚晖不同历史时期记述个人生活的日记、与友人往来书信以及读书和游历时所做笔记的汇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充分反映了吴稚晖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杂著》
共2卷,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有随笔、杂文、诗歌、公文、序跋、题词、挽联、研究论文等等,是吴稚晖思想和情感世界的全面反映,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书籍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重达15公斤,九州出版社出版★ 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
★ 1963年,吴稚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 《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于1969年出版
★ 新版仍如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出版,仅就体例进行调整,力求做到清晰易读
★ 本套全集编校装帧堪称近年少见之精品,曾列入2013凤凰网年度典藏书
国民党尊之为元老, 蒋介石待之以师礼;
蒋梦麟称之为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
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
章太炎称之为“康有为门下之小史,盛宣怀校内之洋奴”;
冯玉祥斥之为“变节为一人之老狗”;
既有人吹他、捧他.也有人骂他、恨他……
吴稚晖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改革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公车上书”、辛亥革命、推行国语、汉字拼音等重大事件都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吴稚晖先生学贯中西,建树颇多,却又性格怪异,特立独行。号称”民国第yi怪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研究民国史,吴稚晖先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
民国第yi怪人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稚晖表示,愿任奔走之劳,作观我是做不像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函邀老朋友去当学监,吴稚晖婉辞了。后来蔡元培做大学院院长,又请吴稚晖担任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任,这是的兴趣所在,又不是做官,便接受了。蒋介石掌权后,多次要吴稚晖出山,他表示:“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吴稚晖一生不做官,担任过教员、报馆编辑,向来主张自己赚钱自己用,除了国大代表、监察委员外,凡是属于官阶的奉给,概不接受。
国学大师
吴稚晖走遍中国南北,到过英、德、法、日,深知汉语同文不同音,各地方言常令外地人无法听懂,而其文则因无注音,让人难以学习。吴稚晖认为,“无音可读”是汉字的一大缺点,若能为汉字“娶一注音老婆”,并把所有注国音并入汉文内,在全国推广,不仅可以弥补汉字的缺陷,且可便利平民。早在1895年,他便草创了“豆芽字母”,与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同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在巴黎时期,他又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进行过研究。1913年1月,他担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并在该年2月召开的全国读音统一会会期中,用三个月时间,主持制订了注音字母。1917年在此基础上取六千余字编定《国音字典》,1918年出版。自1919年他主持国语统一筹备会(后改为国语推行委会),提出推行注音符号的任务、方案、办法;修订标准音,审定《国音常用字汇》等多种国语书籍,颁为国家本,在各国立师范学校增设国语专修科,并出任上海过于师范学校校长,亲自在国语师资班兼课,以训练推行国语的人才;编制《汉语拼音表》、《注音符号》一类的通俗教材,力图推行国语的通俗化、简易化、普及化。他以自己毕生精力投入于国音统一工作,奠定了民国时期推广“语同音”的基础。
吴稚晖,曾任职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后随蒋赴台,逝于台湾。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
九州出版社新版仍如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全集内容加以调整,分为6编14册,具体为:1、哲理与文教;2、科学与工艺;3、国音与文字学;4、国是与党务;5、日记、书信、笔记;6、杂著。
主要内容如下:
《哲理与文教》
共2卷,是吴稚晖哲学思想和文化教育理念的阐发。其中有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反思,也有对西方哲学的认识和体悟。涉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具体到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
《科学与工艺》
共1卷,内容包括对科学之于人类的意义、工业生产之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的阐述,以及倡导青年学习科学,呼吁政府发展工业等,是吴稚晖的科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反映。
《国音与文字学》
共2卷,是对汉语语音与文字学的研究性著作。内容包括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对汉语语音的特点、语音的沿革以及语音统一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方案等问题的研究。
《国是与党务》
共3卷,内容是吴稚晖不同历史时期对时政和国民党内部事务发表的看法和提出的主张,诸如甲午战争、君主立宪、列强侵略、无政府主义、学生运动、抗日救国、国共两党关系等等。
《日记、书信、笔记》
共4卷,是吴稚晖不同历史时期记述个人生活的日记、与友人往来书信以及读书和游历时所做笔记的汇总,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充分反映了吴稚晖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杂著》
共2卷,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有随笔、杂文、诗歌、公文、序跋、题词、挽联、研究论文等等,是吴稚晖思想和情感世界的全面反映,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吴稚晖(1865—1953),名朓,字敬恒,江苏武进人。早年为清朝举人,曾参加过康梁发起的“公车上书”,主张维新。后留学于日、英、法等国,其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53年病逝于台湾,终年88岁。吴稚晖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热心文化事业,学贯中西,建树颇多,影响甚大。1963年,吴稚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