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片断:
播音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共分四编,即本质论、创作论、风格
论、发展论。
**编,本质论。力求揭示播音的性质和特征,论述其所具
有的创造性、新闻性、艺术性以及反映出的创作特征。论述播音
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第二编,创作论。论述播音创作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
述播音创作手段的特征,论述播音创作的基本方法,揭示播音创
作的基本规律,阐述播音创作的原则,简述播音创作的分类。
第三编,风格论。论述播音风格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播音风
格的构成要素,播音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人民广播播音风格的基
本样式和特点。
第四编,发展论。简述人民广播的发展概况,展望播音发展
的趋势。探讨播音工作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四、方法
由于播音创作活动的复杂性,由于播音学科的边缘性,使得
中国播音学的研究不能不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其进行
研究,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方法的确定,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确定富于指导
意义的基本的方法;一个是确定针对学科特点的具体的研究方
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和科学方法,同样也应是中国播音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坚
持这一指导思想,在中国播音学的研究中,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性与个
性的统一,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
根据中国播音学学科特点,可以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一)系统的方法
恩格斯指出:“我们能达到的整个自然界,组成了某个系统,
组成了物体的某种共同联系,并且我们在这里把物体一词理解为
一切物质现实,从星星开始到原子为止。”播音创作也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工程。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不仅要考虑到**个要素的
特点,而且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比如,当我们研究创作主体——播音员的语言表达方式时,
就不能不考虑创作客体——听众或观众的收听收看习惯和规律;
当我们研究电视解说词的表达规律时,就不能不考虑其画面内容
和运动方式,等等。
(二)全息的方法
由于播音这一创作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时,就必须对
其进行立体的透视,把其系统内容要素的所有联系,看作一个开
放的系统;对其同系统外的所有关系,以及系统外要素对系统内
要素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奏效。比如,当我们研究播音
情感的表达时,我们就不能不把播音创作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
考虑,看看播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生活是播音创作的源泉,生
活中情感的表达规律正是播音情感表达规律之本。从全息方法考
虑,还应该看到,播音情感的表达,不仅是播音员“小我”这个
情感,还应该体现党的宣传员这个“大我”所应有的情感,体现
出政治水平和政策分寸感。从言语活动的角度来看,还应该体现
出语言表达情感所应有的线性规律,时间和过程性规律。全息的
研究,就应综合、全面、发展、运动地考虑播音创作活动和所含
要素的内外部各种联系。
后记:
记
本书的写作虽告一段落,但对《播音学概论》的研究仍将继
续。在探索过程中,总有新发现、新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
仍将努力。
在此,对培养支持我的学院领导和老师,尤其是张颂老师作
序鼓励;对学院出版社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尤其是陈友军编
辑、唐红梅、章振兰等同志所直接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并表示衷
心感谢!
作者
1998年5月
书籍特色
作者简介
姚喜双,1957年出生于河南。当过知青、播音员、记
者。1979年考入北京广播学
院。1984年从师齐越,1987
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从事
播音教学。现任播音专业副
教授,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
院长兼系主任。著有《播音风
格探》、《中国播音学·播音导
论》、《语言表达艺术》、《广播
电视语言应用》(合著)等。曾
获首届中央三台奖教金一等
奖;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
者。部分论著曾获部级一等
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