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在中国20世纪战争摄影史中,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与上海有关。一个是沙飞,他不仅是鲁迅的崇拜者,也是为鲁迅拍摄遗像的人。沙飞后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和新闻出版人。再一个就是方大曾。他是抗战初期活跃的战地记者,“七七事变”后由北京离家奔赴抗日前线,由范长江介绍作为上海《大公报》前线记者进行采访,1937年就在他的《平汉铁路的变化》报道发表后失去消息。2000年中央电视台专题部把方大曾的事迹列入选题,拍了一个纪录片叫《寻找方大曾》,该片入选并荣获了第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导演就是本书的作者冯雪松,他当年拍摄纪录片时,带领摄制组沿着方大曾走过的路,克服了很多困难,走了一圈,采访了一些人,比如说在保定、在石家庄,他这个路线完全是按照当时范长江写《忆小方》的那条路线。2002年7月,方大曾家属挑选了方大曾的120幅作品,在成都的四川美术馆用很大一个展厅举办了一个展览。2006年,方大曾遗留的800多张底片由家属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15年前,纪录片的导演冯雪松是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拍摄了《寻找方大曾》的纪录片,15年后,冯雪松以作者的身份,以纸上纪录片的形式将寻找和重现的旅程记录下来。

书籍特色

本书的主人公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上海《大公报》的派遣,以前线通讯记者的身份前往华北抗战前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以“小方”为笔名连续发表了多篇前线报道的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但不久后他即在前线永久失踪,时年仅25岁。他是“卢沟桥事变”报道**人!他是抗日战争中**个在前线牺牲的新闻记者!他是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是让著名作家余华、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等人顶礼膜拜的人!本书作者从史料和研究的角度,将方大曾的经历梳理出来,从*初的寻找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

作者简介

冯雪松,男,回族,生于1970年,南开大学硕士,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片学会会员。多次担任建党八十周年、春节联欢晚会、澳门回归五周年、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等重大宣传报道的主创、策划和组织工作。主要作品: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大型纪录片《澳门十年》《寻找方大曾》《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史》《澳门新闻报道集》等,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特等奖等奖项。

为您推荐

《从零开始做编剧:10位日本金牌导演、编剧谈剧本》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采访了数位僧创作出“现代名作”的编剧和导演, 围绕“迄今为止完成的作品是如何诞生的”这一话题, 探究情节的创作方法及剧本的写作方法。 书籍特色 本书收..

《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编著者峻冰。 全书立论鲜明、论述翔实。既有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也有精辟入理的个案评析。该书对电影创作工作者、电影教育..

《如何做导演》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年轻导演的剧场常识和技巧,主要针对剧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林林总总的实际问题,因而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年轻导演少走弯路。书中内容来自美国戏剧学院创始人威廉·保尔在美国戏剧学院导..

《影视导演新编》内容简介|作者

《人民邮电出版社导演感官:掌握导演力的六感修炼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市面上有很多书告诉你该如何像一个导演那样思考,而本书将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构想这六个方面帮助你理解导演应具有的能力。作者西蒙尼·巴勒戴萨吉(SimoneBartesaghi)把自己对导演这项视觉叙事艺术..

《她们说-中国当代女导演访谈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在《她们说》中,宁瀛、徐静蕾、李玉、唐晓白、马俪文、尹丽川……10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其中有她们的理智与情感,也有她们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有她们的梦想与冒险。她们靠自己单薄的身..

《电影导演方法(第三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从零开始,讲述了基本概念和系统的方法学,包括在银幕上充分发挥剧本*大戏剧潜力的系统方法学,以及明晰的把剧本转化为电影的方法学,其视角在导演书籍中独树一帜。在剧本蓝图的基础上,本书引导读者使用具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