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利用大量的材料和深刻的分析,检视了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开启的对于 儒 孔夫子 等概念和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章炳麟、胡适等学者对于 儒 的再发明。作者认为, 在历史长河中,精神价值是一股建设性的力量 ,正是在耶稣会士搭建的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现在所熟知的 孔夫子 形象被建构了出来。这种建构夹杂了对于理想 他者 的想象和误读,并在启蒙时代对西方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耶稣会士们借由 儒 这一概念进行的中文写作,又或多或少与胡适等近代知识分子对于 儒 的再发明相暗合。所谓 儒 的传统正是历史上的思想家们进行发明创造(也就是本书强调的 制造 )的结果,而这些 制造 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作者简介:
詹启华(Lionel M.Jensen)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是一位从事17世纪至20世纪的儒家范畴史的着名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思想史、民俗史以及中西交流史的研究。译者徐思源,癸亥年生,江苏建湖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兴趣集中在明清天主教史、宗教社会学,现供职于政府部门。
目 录: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目录
致谢(Ⅰ)
附注(Ⅷ)
中国历史纪年表(Ⅸ)
导言 孔夫子 、孔子与现代想象/1
上篇 制造 孔夫子 和 儒教
第一章 耶稣会士、 孔夫子 与中国人/47
第二章 又一个轮回:耶稣会士及其着述在中国和在欧洲/121
楔子 儒教 的意义及其使命:对概念可靠性的思考/211
下篇 澄清 儒 的意义与虚构一个孔子
第三章 古代文献,现代叙述:民族主义、复古主义与 儒 的再造/233
第四章 殊相即共相:胡适、 儒 以及中国人对民族主义的超越/337
结语 世纪回眸: 天下大同 的本土主义 与 求乐经济 /413
参考书目/446
索引/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