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鸣沙丛书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作者简介:

王笛 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 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成果丰硕,着有《跨出封闭的世界 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等。相关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着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奖。

目 录:

导言 三十年的学术探索

第一编

早期研究:以计量史学为中心(1980~1990年代)

第一章 计量历史:清代四川人口、耕地及粮食问题

一 清初四川人口的恢复与移民

二 人口的数量考察

三 耕地面积的修正

四 粮食亩产和总产估计

五 清代四川的人口压力

六 人口、耕地与粮食问题

第二章 施坚雅的影响:近代长江上游城市系统与市场结构

一 经济区域与市场系统

二 高级市场与城镇发展

三 集市的作用及其功能

四 市场密度与农民活动半径

五 区域市场发展的局限

第三章 跨国研究:华人社区的冲突、控制与自治

二战前美国城市中的中国传统社会组织

一 华人社区中的社会组织

二 华人社区组织的功能

三 组织间的冲突

四 华人社区内的控制和自治

五 华人组织在不成功的同化过程中的角色

六 融合还是同化

第二编

中期研究:以日常生活为中心(1990~2000年代)

第四章 从下往上看:晚清街头文化、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一 街头与城市商业

二 街头与民众日常生活

三 谋生街头

四 街头的节日庆典

五 街头改良

六 街头控制

七 创造新的地方政治空间

八 从改良到革命

第五章 下层群体的考察: 茶博士

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一 茶馆业和雇工

二 茶博士

三 在男人的世界讨生活

四 工会及会员问题

五 性别冲突与工会内部权力斗争

六 暴力阴影下的茶馆工人

七 男女茶房的社会形象

八 政府管控

九 下层民众之间的冲突

第六章 诗歌作为历史资料:城市之韵

19世纪竹枝词里的成都日常生活

一 竹枝词及其作者

二 城市景观与公共空间

三 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

四 大众娱乐活动

五 对城市人的描述

六 阶层、民族和性别

七 精英对民众的批判

八 诗歌中的历史

第七章 从微观到宏观: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

从成都个案看中国城市史研究

一 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

二 进入城市的底层

三 茶馆的微观历史

四 变化和延续

五 公共政治中的民众和精英

六 无意义 的小题目怎么变成有意义

第三编

近期研究:以文本解读为中心(2000~2010年代)

第八章 图像的解读:图像与想象

都市历史的视觉重构

一 什么是历史的想象

二 想象和情感与历史观和方法论

三 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四 图像的解读

五 图像与想象

六 图像的局限

第九章 文本解读:乡村秘密社会的多种叙事

1940年代四川袍哥的文本解读

一 档案中的叙事

二 社会学调查的叙事

三 小说的叙事

四 袍哥的个人叙事

五 文史资料的叙事

六 怎样解读不同的叙事

第十章 从语言看历史:神秘的语言和沟通

19世纪四川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政治文化

一 联络的秘密政治

二 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

三 饮茶吟诗中的力量角逐

四 从语言揭示隐秘的历史

第十一章 社会学的启发:社会学与1940年代的秘密社会调查

以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为中心

一 沈宝媛与 农村工作者

二 沈宝媛社会调查的学术渊源

三 调查者沈宝媛

四 沈宝媛的调查方法

五 沈宝媛对袍哥命运的认识

六 社会学调查怎样成为历史资料

后记

为您推荐

《安丘印派研究专辑-印学研究-第八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篆刻是以古代印章及其用印遗迹为传统,以篆法(书法、字法)、刀法、章法、边款为主要表现,以及对由此产生的篆刻技法、篆刻作品、篆刻理论、篆刻史、印人..

《岱庙碑刻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岱庙碑刻就其书体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佳作迭出。以书法价值论,秦汉时期的碑刻书体均为该时代的代表作,如《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汉张迁碑》等名碑,体现了书法演变的历史,有着较高的美学观..

《印学研究(第13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印学研究·第13辑:千甓亭同范古砖新录》系对《千甓亭古砖图释》中收录古砖今见同范者所作专门稽考。考证重点为出土情况、古砖断代、砖文释读、真伪考辨、相关史实、书体特色等。由吕金成、胡斐共同完成..

《乐道丛书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三沈书法艺术研究》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后期资助项目。浙江自古为文化之邦,尤其唐宋以后,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文学、艺术十分繁荣。在这些文人墨客之中,以书法艺术驰誉者更是不乏其数。“三沈”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所..

《中国新能源之都-新余战略规划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在国际能源危机越演越烈,我国政府决定把新能源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公众强烈呼唤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作为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和传统钢..

《张大千张善子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分文字、图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大风堂映像、大风堂丹青选粹、门人作品精选、再传弟子作品精选、点赞大风堂、张大千张善子研究、文献辑存。 书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