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的诞生》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现代世界的诞生 1780-1914年》是近年颇受好评的一部历史学着作。2004 年由布莱克威尔出版社首次发行。它研究的时段是从中古向现代过渡的时期,或称“早期现代时期”。它从全球史的立场出发,提出这样的观点:世界日益走向全球化,导致封闭的古代世界向现代世界过渡。全书不仅涉及全球各个地区,还涉及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现为重要的是,除了历史叙述和分析外,作者还就古代世界向现代世界的过渡,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模式,从而使本书不同于一般历史着作,其自身更具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阿兰•贝利(C. A. Bayly)是剑桥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和圣凯瑟林学院院长,也是大英博物馆的理事之一,从事1700 年以来的印度史、英帝国史和全球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30 多年来,先后发表了《印度政治的地方根源 》、《印度社会和英帝国的形成》、 《南亚民族的起源》等多部着作。《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 年》一书是贝利教授的全球史研究成果。因其多年的历史研究实践和在历史写作领域的杰出贡献,贝利荣获2004 年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 History Prize),2007年,因其对历史学的贡献被授予爵位。

目 录:

致谢

凡例

导言

本书的结构

问题一:“第一推动力”和经济因素

问题二:全球史与后现代主义

问题三:持续的“现代之谜”

适应标准:生活习惯

从外部建立联系:交流与复杂性

第一部分旧体制的终结

第一章旧体制与“早期全球化”

农民与地主

不同的政治

在国家边缘的权力

新政治模式的先驱

“全球化”的史前史

古代与现代早期的全球化

前景

第二章从旧体制到现代化的进程

最后的“大驯化”与“勤劳革命”

非洲—亚洲物质文化、生产与贸易的新模式

非洲—亚洲“勤劳革命”的内外局限性

贸易、金融和革新:欧洲竞争的优势

积极的、爱国主义国家的发展

爱批评的公众

亚洲和非洲公众的发展

结论:“后退”、落伍与危机

前景

第三章汇合的革命(1780—1820年)

当时人对世界危机的沉思

1720—1820年世界危机的简明剖析

侵蚀国家的合法性——从法国到中国

现代左派和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起源

民族性对国家和帝国

第三次革命:全世界文雅的商人

前景

第二部分孕育中的现代世界

第四章在世界革命之间(1815—1865年)

评估“国家遭受的破坏”

英国的海上霸权、世界贸易与农业的复兴

移民:一个安全阀

在“新世界秩序”中的失败者(1815—1865年)

混杂合法性的问题:它是谁的国家

国家赢得力量,但并不足够

亚洲的合法性战争:一个总结性陈述

亚洲革命的经济与意识形态根源

欧洲的饥饿和反叛年代(1848—1851年)

作为全球事件的美国内战

一致还是不同

回顾争论

第五章工业化与新城市

历史学家、工业化与城市

工业化的进步

贫穷与工业的缺乏

作为生产、消费和政治中心的城市

全球危机的城市影响(1780—1820年)

新城市的种族和阶级

工人阶级政治

全球城市文化及其批判者

结论

第六章民族、帝国与族裔(1860—1900年)

民族主义的理论

民族主义何时产生

谁的国家

使民族主义永存:记忆、全国联系和印刷

从社会到民族:欧亚帝国

我们关于民族主义的立场

无国家的人民:迫害还是同化

帝国主义及其历史:19世纪晚期

“新帝国主义”的维度

一个民族国家的世界?

早期全球化的继续

从全球化到国际主义

实践中的国际主义

结论

第三部分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和社会

第七章现代国家的神话和技术

现代国家的方方面面

国家和历史学家

国家的界定问题

现代国家形成:地理角度

合法的要求和权力的象征

国家的资源

国家的社会职责

国家的工具

国家、经济和民族

资产负债表:国家取得了什么成就?

第八章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思想史的发展情境

正义共和国的腐败:一个经典主题

世界各地的正义共和国

自由主义和市场的出现:西方例外论?

自由主义和土地改革:激进理论和保守实践

自由贸易或民族政治经济?

代表人民

世俗主义和实证主义:国家之间的类同

社会主义的接受及其地方反响

全球背景下的科学

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

结论

第九章宗教帝国

同代人眼中的宗教

近期史学家的观点

新风格宗教的兴起

宗教统治的方式:动因和局限性

宗教权威的正式确立和“帝国”宗教的创立

确定教义和仪式

“帝国”宗教内外边疆的扩张

朝觐和全球化

印刷术和宗教的传播

宗教建筑

宗教和民族

结论:时代的精神

第十章艺术和想象的世界

艺术和政治

全球范围的艺术杂交和统一

平衡力:市场、日常生活和博物馆

新兴的民族艺术(1760—1850年)

艺术和人(1850—1914年)

西方之外:适应和附属

建筑学:城市的镜子

向世界文学发展?

结论:艺术和社会

前景

……

第四部分变化、腐朽和危机

注释

文献目录

索引

译后记

文摘

《现代世界的诞生》(The Birth of the Modern World )扫描版[PDF]大小: 已经过安全软件检测无毒,请您放心下载。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