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大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1941年12月7日清晨,习惯了军事演习的火奴鲁鲁居民,像往常一样从嘈杂的炮火声中醒来。他们并未意识到,一首赌上国家命运的宏伟交响曲已然奏响……

不可一世的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珍珠港的两列巨舰烈焰腾空,永不沉没的传说消失在高耸入云的黑烟中。日军随后势如破竹。铺天盖地的太阳旗成为浩瀚大洋上的死神使者,日本战士则被对手视同怪物,留下不可战胜的神话。然而日军的“胜利病”给了美军机会。日本舰队试图将美军主力诱入圈套,一举歼灭,全然不知动向已被美军掌握,最终参战航母在中途岛全部葬身海底,战略主动权也拱手让人。

从珍珠港到中途岛,前所未有的激烈海战摇撼着参战国的根基。这六个月的战况,不仅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更是左右了整场二战的局势。此间历史的天平移动分毫,我们熟知的世界便会彻底不同。

《燃烧的大洋》书写的便是太平洋战争这扣人心弦的最初阶段。我们从中既可以领略罗斯福与丘吉尔谈笑风生背后的运筹帷幄,山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赌,又可以体会九死一生的飞行员面对阵亡战友遗物时的怅惘,舰队司令刚刚发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报时的绝望。当我们伴随书中的人物一同浮沉,历史不再遥不可及。

推荐理由: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是21世纪太平洋战争史集大成之作,在美国亚马逊收获近90%读者上千条五星好评,一度登上《纽约时报》非虚构作品畅销榜,被誉为“军事史的巅峰”“史诗般的军事史巨著”。

★里程碑式的太平洋战争全史,从“珍珠港”和“中途岛”升级认知

太平洋战争通常只以“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对决”“血战硫黄岛”等数场著名战役为人津津乐道,其全貌则往往隐没在零散而孤立的文本当中,相关研究也日渐碎片化。海军史专家伊恩·托尔积十余年之功,完成“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鸿篇巨制,全景展现这场战争的过程及其意义,为太平洋战争研究领域贡献了一部传世之作。

★充分挖掘各类史料,公正还原历史真相

托尔在原有太平洋战史的基础上,吸收新近公开或出版的档案、纪实文献、回忆录和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亲历者的口述史、日记和书信,分析战略和战术决策时则会回顾海军军官的作战报告和战争日志。他在运用史料时还格外注意平衡呈现各方角度,盟军和日军、前线和后方、军人和平民的视角交替出现,尽可能展示了复杂历史的本来面目。

★突破陆战为主的视角,揭示航母兴起和人类海战思维蜕变的历程

太平洋战争当中的海战不仅对战局本身起着决定性影响,还颠覆了自古以来的海战方式,重塑了人类对海战的理解。然而原有的太平洋战争经典作品往往重陆战而轻海战,无法真正呈现太平洋战争的全貌。托尔的巨著从全面的海战视角铺陈开来,展示了航空母舰取代“大舰巨炮”成为海军核心的曲折历程,弥补了这个缺憾。

★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剖析战局,厘清盟军决策思路和胜负核心因素

盟军将“欧洲优先”作为全球战略的基础,同时又不能忽视太平洋战区的军力调度、资源分配和作战方案等问题,战争临近尾声时还要考虑各项安排对战后的影响,决策过程可谓千头万绪。托尔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梳理了盟军就相关问题辩论与博弈的经过,并且阐述了军工产能、资源供给、后勤保障、作战观念等因素对战局及战略的影响,论析了左右全局胜负的关键。

★小说般传神人物刻画,电影般逼真战场复现

托尔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无论是高层指挥、部队官兵还是普通民众,在他笔下都有血有肉,跃然纸上,而非只是承载叙事功能或补充视角的工具。描写战役时,他善于借助真假莫辨的情报和层出不穷的意外铺垫氛围,营造悬疑感,以极富张力的笔触和翔实的细节再现惊心动魄的交战场面,哪怕读者已了解全部经过,也很可能再度被吸引。

★近50幅原创地图,100余张历史照片,让战争不再抽象

几乎每场战役均有精心绘制的地图,清晰展示战斗双方的布局与机动;百余张历史照片则将人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使人更真切地感受战争的宏大、激烈与艰难。

★把握当今亚太格局雏形,洞悉日美关系演变

太平洋战争主要是美日两国的战争,这两个国家都曾被欧洲文明所轻视,后来却发展成为雄踞太平洋两端的重要力量。战后的美国成为仅有苏联可以抗衡的超级大国,日本则至今仍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理解太平洋战争台前幕后的较量,才能对20世纪以来的亚太格局乃至全球局势有准确的判断与认识,而这对于今日的我们而言,具有相当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伊恩·托尔(Ian W. Toll),美国历史作家、海军历史学者。他先后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和哈佛大学,曾短暂进入政界,之后又投身金融行业,在多家银行担任分析师。但他一直对从事历史研究的梦想念念不忘,2002年开始专心从事写作。

2006年,托尔以一部《六舰》一鸣惊人,赢得广泛赞誉,次年荣获海军史领域的重磅奖项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奖和威廉·科尔比奖,还入选《纽约时报》编辑选择奖。此后他又撰写了“太平洋战争三部曲”,即《燃烧的大洋》《征服的怒潮》《诸神的黄昏》,在学者、军迷和历史爱好者群体中均广受好评。

托尔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知名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长期为《纽约时报书评》供稿。他还担任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评审委员,美国国务院文化大使,以及海军战争学院讲师,在“海权之父”马汉撰写成名作时任职的岗位上为美国海军培养高级军官。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