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一辑《单读》讨论困境,结果我们发现许多答案最后都关乎勇气。我想这回答了前面说的,阅读到底是为了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很可能到最后,如果日常生活还有记忆,只会留下那些别样的生命态度。因为他们活得与你不同。云也退评奥威尔,说“奥威尔征收恐惧,熔炼成克服恐惧的力量”。诗人戴潍娜的演讲辞,“疼痛才是身体的重量,最初的人类一定是在劳动与疼痛的双重经验中成长为人”。孔亚雷介绍詹姆斯·索特的小说,“除了名声,真正让一个人伟大的是更为内在,更为高贵,同时又更为简朴的什么。那就是勇气。那是因风格而抛弃名利的勇气。那是完全投入并创造自我的勇气”。柏琳写圣彼得堡之旅,所有的作家、诗人都在虚空中向她大声私语,其中就有马雅可夫斯基:“你孤身一人,时常愤愤不平,急切地催促着命运,你知道,很快你就会快乐满足地投入到自己伟大的战斗中。”困境只是一种关于人与世界相对关系的知识,能够穿透它的,才是人的教益。所谓内在的危机——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这危机是永恒的,从别人一再的对它的描述中,你会得到某种分担,甚至也开始认识、辨别和描述它,它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作者简介
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来病史》、《后人类时代》等。戴潍娜,诗人,青年学者。毕业于牛津大学。荣获2014中国·星星诗歌奖年度大学生诗人;2014现代青年年度十大诗人。2017太平洋国际诗歌奖年度诗人。出版诗集《我的降落伞坏了》、《灵魂体操》、《面盾》等。翻译有《天鹅绒监狱》等。2016年自编自导戏剧《侵犯》。主编诗歌Mook《光年》。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淡豹,女作家,1984年生于哈尔滨。
李霄峰,电影导演,2016—2017年完成第二部导演作品《追·踪》,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金智奭奖提名,入围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竞赛单元、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特别放映”单元、瑞典哥德堡国际电影节“中国往事”单元。2014年执导的处女作《少女哪吒》,获第51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与最佳改编剧本两项提名,入围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竞赛单元,受邀成为俄罗斯萨哈林电影节开幕电影,获英国使馆颁发“最佳女性主义电影奖”。2012年出版个人文集《失败者之歌》。2007年与张元合作编剧并主演电影《达达》,入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03年参与陆川电影《可可西里》制作。1999年—2002年从事影评写作。
张定浩,1976年生于安徽,现居上海。出版作品有文论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爱欲与哀矜》,《职业的和业余的小说家》,《一种真实》,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作品《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小说集《神圣家族》。2017年11月出版最新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获“2017年度凤凰网年度好书”等。
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海峡两岸和香港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
伊格言,1977年生。小说家、诗人、电视读书节目主讲人。2012年被《联合文学》杂志评选为“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著有《噬梦人》,《零地点》,《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访糖果阿姨》,《瓮中人》,《幻事录:伊格言的现代小说经典十六讲》等。《零地点》日译本2017年由日本白水社出版。曾获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联合文学》杂志2010年年度之书,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自由时报》林荣三文学奖,台湾十大潜力人物等;并入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Frank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