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作者简介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大败局》
《大败局Ⅱ》
书评
魏延安 2013-06-30
吴晓波先生的财经作品我一贯喜欢,自《大败局》以来的作品逢出必读,其新作《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依然抱着期待的心情阅读,但阅读后的感受却有些遗憾,这就是因为历史跨度的长远和涉及专业的过多,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瑕疵。想重点指出以下几点:一、关于交子出现的年代。在本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中注明是出现在宋代,而在《前言》的第三页则说是在元代出现了世界上的第…
郝金刚 2012-04-04
从《激荡三十年》到《跌荡一百年》再到《浩荡两千年》,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系列,只是这次时间的跨度如此之大,让我终于明白吴晓波真的要跟中国企业发展的漫漫历程死磕到底了。说实话,面对这个令人头晕的大跨度写作,我由衷地敬佩吴晓波的执着和耐性。关于经济和历史的写法已有很多,学术的研究也蔚为壮观。而作者一直以来坚持探寻显像世界之下的某条潜在脉络。这条脉络区别于学术研究追…
郝金刚 2012-03-10
数年之前,我在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看见了纪录片《激荡三十年》。当时的心情就颇为激荡。说实话,中国的财经节目和财经书籍,除开专业人士,能够引发公众兴趣的实在不多。除了赤裸裸的金钱欲望之外,整体人文精神的缺乏,便是其致命伤。当然,我后来才知道,它改编自一本同名书,作者是吴晓波。可能出乎多数人所料,吴晓波竟然溯源而上,将中国的企业史推演至中国文明的源头,其后出版了《跌…
郝金刚 2012-03-10
这是吴晓波企业史三部曲的最终曲。相较前面两部,老实说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企业或者企业家。这也在情理之中,历史上商人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与其说是企业史,更不如说是从经济政策的方面看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很多观点都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却很巧妙地轮回,放松的经济政策导致国力的强大,管制主义慢慢导向国力的衰减,灭亡。很难不让人想到如今的中…
郝金刚 2012-03-10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写过一部名为《两百年的孩子》的小说,讲的是三个孩子从现在分别到过去和未来的冒险。第一次冒险是回到过去,利用现在带去的装备,帮助一个因反抗强权而入狱的少年铭助越狱。小说中就此写道: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事,所以无法改变。话虽如此,回到过去一看呀,便可深入地理解铭助这个人,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这就不是无意义了河流不是一直流到这里来了吗?那就暂且把这…
王红领 2012-01-26
这本《浩荡两千年》(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2011-12-01)是作者中国企业史三产曲的最后一部,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二千多年来,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这一探讨,对于今天我们的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可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按理说,作为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在古代也一直都是据世界前列的,按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