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殷海光的著作和思想,是20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的耀眼华章;他所成就的道德人格和智慧,是值得知识界珍视的精神遗产。本书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书中采用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些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讨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作者具有开阔的视野,能把中国作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来对待,能以世界的、全局的眼光来展望中国文化,对读者颇具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1969),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团风县人。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曾师从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1949年后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并担任多种刊物主笔。殷海光是五六十年代台湾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以其深刻的思想、缜密的逻辑、饱蘸激情的文字影响了许多人,在民主思想启蒙传播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著作有《逻辑学讲话》、《中国文化的展望》、《生命的意义》、《思想与方法》、《自由的伦理基础》等。书评
迟竹强 2009-12-09
自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文化界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大反思。其中,鲁迅和柏杨的成就最高。柏杨在其《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酱缸》等著作中,对孔孟文化提出了系统的批判。在其晚年作品《我们要活的有尊严》中,柏杨提出,孔子的思想是可取的,但是其思想被后人曲解,成为禁锢思想的工具。柏老在著作中,对中国传统的死不认错学、酱缸文化等提出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但是又肯定…
迟竹强 2009-12-09
礼是什么呢?《左传》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析言之,儒家的礼,就是在行仁的大前提下建立的维护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道德秩序。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赋予社会阶级秩序以道德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和消除被统治者造反的思想意识。所以,仁就是要使民无造反之必要(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礼就是要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亦即使造反作乱没有道…
曹秀 2009-12-09
文化就是一种生活,然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也许有人并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以为认几个字,写出几篇文章就是文化,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浮浅认误用,真正的文化是人类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比如有钱是生活吗?有权是生活吗?有文化是生活吗?钱财和权力都不是生活,真正生活就是老百姓彼此愉快,生活幸福。本书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
迟竹强 2009-12-08
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它要求统治者在不损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一定的阶级让步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内的被统治阶级造反的必要性。仁的精神实质,就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如何使民无造反之必要呢?首先就是要解决涵盖社会各阶级的民生问题,使社会各阶级的成员在不改变自身阶级地位的前提下就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而这也就是民生主义的…
迟竹强 2009-12-0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
闫伟东 2009-12-0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以儒家文化为首,道家、佛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显学。其中佛家是从西方传播进来的外来文化,经过本土的改造成长,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样来自西方,上世纪五四运动时期开始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生根发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其中毛泽东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