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本书精选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汁六十余篇,希望能反映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之一端。季老谈读书,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从中可见出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真减与崇敬,读者亦可从中体悟到文史学科的一般入门途径。
季老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问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可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2000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问,发表沦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篇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书评
雷瑞 2009-08-04
当今的社会看似平稳,其实期间问题多多,矛盾多多。在这样一个大家濒临绝望的时代。我们需要的就是i想季老这样的伟人带给我们些许意见,些许方向的时候,他却匆匆的离我们而去。我想起了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却还活着。其实我自己并没有读过季老的书,关于国学方便的我自己读南怀瑾老师的书比较多,许多的困惑也是他给我了解答。其实无论是南老,还是季老。他们…
杨代胜 2009-08-03
人走了书香在,人走了精神留好一句恰当的句子!不知道什么起,我发现自己喜欢读一些国学的东西,一些文化深一些的东西,一些哲学高一点的东西,虽然有的时候我读的不是很懂!但是那个过程很充实,很让人满足,一种精神的富足!其实,季老虽然走了,课时留下的不仅仅是那些书香,更多的是一种国学的精神!我们已经秉承季老的精神,继往开来,让中国的国学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用更高的眼光…
孙江 2009-08-02
季羡林老先生,他的名字在去年也许还是一个默默地名字,但是当看到他的事迹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的时候,无数的人为他掉下了眼泪,这样一位可敬的老人就这样静静的离开了我们,看电视里,他那不大的屋子里,堆满了书,这是一个人的情操,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文化,全积淀在老先生的身上,让我们不得不去赞叹他,季羡林老先生!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想能够见一见季羡林老先生,能够感受一…
曹秀 2009-08-02
人走了书香在,这是中国人最大的骄傲,老人家也是如此。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本书精选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汁六十余篇,希望能反映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之一端。季老谈读书,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以大学者而写作小文章,从中可见出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真减与崇敬,读者亦可从中体悟…
郝金刚 2009-08-01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三百多页的一本书,似乎比任何书都沉。出生在山东临清市的季老,胸怀就像齐鲁大地一样旷博,境界就像泰山一样高峻,他的一生为人杰地灵一词作了最好的注解,堪称千万豪爽聪慧山东人的最杰出代表。他用学识和人格的魅力,给我们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却渐次荒芜的贫血时代注入了营养。人生犹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