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郁达夫-《郁达夫小说
''
'
'重读郁达夫
'
'-----《故都的秋》
'作者:刘咏梅
'
'一阵秋雨一阵凉。昨晚睡的草席,凉飕飕的。于是,我用的皮肤和发梢,感觉到了秋天的到来。
前两个月,我卧室的空调,一分一秒都在转动。而今,空调可以彻底休息了。它静静地悬挂在我电脑上方的墙壁上,一声不响。
坐在电脑椅上,觉得四周凉意侵人。于是,去柜里搜袜子,搜毛衣。在电脑前工作,脚是不能受凉的。正好,前两天,在旺和超市门口,买了两双手工织的棉袜,这下,可以派上用场了。
于是,穿上棉袜,披上棉袍,手捧教材,大声朗读起来。没人见过我,大声读书时的得意模样。我一个人读书的时候,是必得锁起门来,放声朗读的。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被我读得酣畅淋漓。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通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读到这里,眼前现出了一个文质彬彬的文弱书生,他就是我这周星期一刚刚看过的周润发主演的电演《郁达夫传奇》里的那个男主人公。
耳旁仿佛听到郁达夫在日本海边的呐喊声:
'祖国啊,祖国啊,你为什么还不快快壮大?为什么还不快快富强?你可知否,还有多少如我一样在外流浪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这种被人歧视的耻辱啊!'
中国人被唤作'支那人'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若忘记,达夫的冤魂不会放过我的。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一课,很多学生不太懂'中国人'一词的概念。你不明白,我就让郁达夫的耻辱让你明白。
秋的凉意,一点一点加浓。坐在八楼的这间斗室里,听不到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唯有我的思绪在这60平方的空间四处乱撞,楼下不知有谁在拉着最能迸发秋思秋愁的连绵不绝的二胡曲子。
于是我又大声读起欧阳修的《秋声赋》。
'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读到这里,听出了楼下的曲子又变了。哦,是古筝,《渔舟唱晚》。我很熟悉的一个曲子。
伴着郁达夫的文字,欧阳修的声韵,楼下的二胡和古筝,我的秋到了。
写到这里,终于明白了'独立寒秋'这一句里,'独'字的深刻含义。
原来,秋是要独'读'的!
唯有独'读',才能品出秋的况味;
唯有独'读',才能喊出秋的悲壮;
唯有独'读',才能辨出秋的庄严。
唯有独'读',才能识出秋的人格。
'
独读了秋,我就真的真的不冷了!
'
'刘咏梅
'写于2007、10、18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