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购买了好几本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书籍,其中就有吴博士的《产业集群论》、李凯等编著的《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徐康宁的《产业集群形成的源泉》、孙洛平的《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理论》、陈文华的《产业集群治理研究》。阅读了部分这些前沿理论和著作后感到有些困惑,于是没有再继续研读下去。
困惑之一:集体与个体的角度之争
西方经济学最经典之处就在于通过个体抽象来阐释经济理论、构建经济模型,并进而分析经济现象。当然也有通过对货币市场(收入和支出)的分析,从集体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国家福利等方面的,但这些宏观模型也基本建立在个体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不知道这样说理解正确不)。
看这些产业集群方面的著作时有的时候感觉其中的角度总在变换。有的文字是从个体的角度在阐述,而有的时候又变化到集体的角度在阐述,所以给我带来的困惑是:研究产业集群到底应该放在什么角度去分析。或者说产业集群的哪些问题应该从个体的角度去分析;而哪些问题应该从集体的角度去分析。
前一段时间和朋友讨论三农的问题时也说起个体和集体的角度问题,看来这个问题也困惑了不少同志了。所以我希望在看这类书籍的摘要或前言时能看到作者关于书中问题的思考角度......
困惑之二: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
目前产业集群理论多数都集中在产业集群产生的机制、其社会网络、组织结构、交易费用理论等方面。并且这些著作几乎都想当然的把产业集群定义在对经济具有正向作用的框架下来分析。到目前为此,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里对这部分有一定的阐述外,其他论著里还真没有对这方面的透彻分析。难道中国的产业只要形成集群就能带来正向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了。其社会网络、组织结构、交易费用就会按照经典产业集群理论方面发展。传统产业集群需要地理上的规模集聚,相当不容易,所以各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经济开发区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生、发展。无形中沉淀了大量的机会成本,也应该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猜测)。网络经济下,产业虚拟集聚很容易就发生了,如果按照现有的这些理论,那应该很容易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并带来经济增长了。困惑,因为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和研究结论之前还是先不要乱说。
时间又到半夜1点了,明天还要开会,早点睡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