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力作-《信息化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书评

人类在进入二十世纪中期后,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发的技术革命相继带动为一场产业革命,它催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卫星通讯业、光通讯业、软件业、数据库业、信息服务业等一批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而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带动性使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扩散,信息技术及产业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力量。正因为如此,'十五'计划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革命的第二波是产业技术的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在产业技术领域的融合,以机械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迅速地信息化。 过去,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技术、技能和生产经验的载体是人而不是机器,人和机器之间有着明确分工。现场技术人员、技能工人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储备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瓶颈。产业技术的信息化改变了这一格局。产业技术的信息化使技术、技能以及生产经验能够物化到机器设备中去,使机器设备自身能够具有储备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智能化的机器设备及生产系统应运而生。

信息化也就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不断扩散的过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信息化内涵的理解。由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席丹先生倾注多年心血、汇聚多年研究、思索的累累硕果完成的力作――《信息化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在今年问世,获得国内众多信息化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本质来看,信息化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信息的网络化、信息的数字化和信息的智能化。其中信息的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信息智能化是信息化的发展特征。信息技术产业化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该书高屋建领、旁征博引,以独特视角,深入、全面、系统信息化对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能够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及方向

信息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制造业、通信业、信息服务业及其它相关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传统产业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也扩大了产业内部投资类、消费类市场的规模,也带动了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如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扩散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改进了企业的流程工艺,大大降低了传统产业对资源的消耗。

二、信息化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结构本身反映了经济的发展阶段及水平,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不仅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持续能力,而且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在发达国家,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产业结构演化是整个国民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进行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快产业结构步伐,调整产业结构演化的方向,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上的跨越。通过信息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的发展。本书中对跨越式发展理论的理解为信息化为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信息化也为发展中国家引进新技术、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标准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信息化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1.'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推进信息化的产品、技术积累。已具备了利用信息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这些都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2.'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伴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高薪技术的产业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中,信息化加快了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向外扩散的速度,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资金和技术的转移的重要市场,正在成为世界信息产品的制造基地。

3.'中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通信网络,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全国的光缆长度达125万公里;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65亿户,移动用户达到1.16亿户,85%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和用户数分别居于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上网计算机1002万台,国内网上中文站点达到26.5万个,互联网主页达到50万页,开发数据库3000多个。

4.'中国的信息化已有一定的基础,中央、行业或地方政府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信息化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93年至1995年以信息化工程为重点的信息化起步阶段,1996到2000年信息化推进阶段;第三个发展阶段是2001年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这些都为今后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四、以核心信息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为突破口

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指出,争抢信息技术制高点,以核心信息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为突破口,加快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产业技术的信息化给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带来了契机,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智能化的工业生产设备,能够克服技术以及技能工人不足的瓶颈,较容易地建立起高水平的工业生产力。

正如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经济学家认为,知识经济的两大本质特征,就是'网络化的生产关系和数字化的生产力'。前者是生产的组织手段,后者是技术手段,这两者结合衍生出了虚拟企业、虚拟商店等许多崭新的经济现象。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经济领域的这两大特征已经浮出水面,被1998年美国商业部报告称作'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的第三波:网络革命。网络革命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变得迅速和自由。从此,人类克服了信息交流和共享上的空间障碍。网络革命无疑更进一步加速了企业跨越国界的生产活动,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信息化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立足于对中国信息化及经济发展现状的宏观评析及对具体产业的微观研究,在理论、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论证,理论结合实践成效。进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话题,并且针对中国的现实予以回答。贯穿于全书之中理论与各项经济报表的数据介绍可称的上是当代中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状况的一本全息相册,使得读者很容易从各种纷繁复杂的理论思辨中,获得一种全面、具体而不失梗概的立体而鲜活的印象。书中内容全面而详实,理论研究与详实的细部分析的结合,使得本书的学术气息浓厚却不枯燥乏味,通俗易懂而又内蕴深厚。堪称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一本力作。

作者席丹博士为武汉科技局分管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工程的副局长,自1998年起领导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创了首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书中所展现出的理论内涵与大量的数据分析将极大的丰富我们对信息化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理解,既是对这一独特历史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同时也为新的历史纪元作了坚实的铺陈。

作者以深厚的理论积累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开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该书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将会重新审视并更加明确信息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书中除了包含着大量的前瞻性的理论和观点,还为我们提供了美国及我国国内信息化进程中经济生活的十分翔实的数据资料。

相信读者会从本书中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写于2004年)

为您推荐

《信息图表设计-全球创意信息平面设计》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收集国内外100个信息图表设计案例,涵盖8种信息表现手法。 极具独特的创意设计,着重于数据的视觉化。 运用设计的思维做信息图表,让数字与流程之美实现高效传播。 对前沿信息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和..

《中国信息化年鉴2015》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全面反映我国信息化建设实况的大型专业资料工具书。其内容包括: 综述篇 ; 部委篇 ; 地区发展篇 ; 两化融合篇 ; 专题研究篇 ; 政策法规篇 ; 先进典范篇 ; 国际资料篇 ; 基础数据篇等。 书籍特色..

《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3册:经济(精装)》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中国图书大典》(1949—1992),从42年出版的图书中,选择10万种优秀的和有代表性的图书立目,以辞条形式介绍每种图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介为主,寓评于介。全书15卷,约2500万字。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版的图书暂未..

《似水华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六十年》内容简介|作者

《和而不同的中国民族学探索-基诺族人文社会经济史论》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和而不同的中国民族学探索:基诺族人文社会经济史论/学术名家文丛·云南文库》为杜玉亭先生基诺族研究五十余年的成果结晶,以“基诺族识别与有关民族理论的探索”为起步,分九个方面对基诺族的历史、社会、..

《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以《小说月报》上的广告为视角,在以往研究现代文学转型的基础上,通过广告透视出一些研究现代文学转型中被遮蔽的因素,初步考查了民国经济、政治、法律、传媒、教育等诸多社会机制对《小说月报》创刊、运行、..

《天下常熟 青史谁书;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人物纪实》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常熟从“碧溪之路”起步,闯出了一条被称为“苏南模式”的、有常熟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本书选取了在这40年常熟经济发展历程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40多位极具代表性的经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