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看在什么角度来说,政府角度就是放任自由主义经济!企业角度就是企业经理人全权管理。
而到底是一塌糊涂呢还是新兴向荣,还是取决于制度问题。制度健全的企业或者政府来说。这样引用一篇文章吧:
秋风:放权与限权
权利经济学
中国经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形成这种经济周期因素很多,比如集权-分权因素。观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验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与放权让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在权力比较集中的时期,经济增长通常相对平缓;而在放权让利、地方自主权较广泛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通常较快。但是,这种较快的增长通常又会带来一些问题。
地方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力
权力相对集中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于这一点,经济学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相对于地方政府,全国性政府获得经济活动信息的能力受到更大制约,在一些领域,其所制定的政策难以对企业和个人形成足够激励。而且其执行也需要借助于漫长的行政链条,而根据实证研究,在一些执行层级,会发生一些指令被扭曲的现象。因而,制定政策、管制经济活动的权力过分集中,常会抑制经济活力,财政收入与就业岗位增长乏力。
面对这种情形,不得不寻找某种方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其办法无非是赋予地方政府以支配资源的较大权力,给予其以制定政策的更大自由空间,鼓励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以本轮经济繁荣为例,部分地方政府至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创新:第一,通过制度外的税收安排,吸引投资。分税制将最稳定的税源留给中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区的引资竞争力,倾向于突破现行税制安排,采取不合法或变通的方法进行财政竞争,包括自行减免税、变相的税收先征后返以及有意放松税收征管力度等。第二,土地收入当初不在分税制考虑的范围内,因而,地方政府更多地利用土地优惠政策进行引资,同时,也创造出了规模庞大的土地财政。可以说,在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尽管地方政府不控制货币,但地方政府却控制着土地,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土地经常可以左右货币。第三,放松法律及各种全国性的社会政策'包括环保、社会保障'的执行力度,借以吸引投资。比如,对企业随意污染重视不够。
经济学家所谈论的'地方政府'竞争,差不多就是在这三个方面进行竞争,地方政府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力。但是,一部分地方政府进行的上述创新,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给了企业以特权。企业,尤其是政府所青睐的企业,普遍地获得了显性或隐性补贴。推动企业积极投资的利润预期,大部分就来自特权贴现及政府补贴。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以上情况继续的话,这些地方政府与企业会形成一个利益联盟。为了吸引投资,地方政府对当地民众利益重视不够,比如,对当地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浪费土地。为了经营城市,一些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联手哄抬商品房价格,而一些农民却未获得应得的合理的土地出让金补偿。这种增长以一部分人享有特权为前提,自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某些地方这种官与商的结盟,自然免不了出现腐败现象,而其客观上的效果便是,令普通民众对公共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有学者研究后得出结论,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是,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为代价,追求自己辖区经济的高速增长。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