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人刘春的随笔新著《让时间说话》,无疑需要一些文学常识特别是诗歌常识来打底'如果你想进入到这部书所特有的'场'的话。当然,你对诗歌不感兴趣也没有关系,这部书同样可读。譬如书中有一辑文化时评,从美女作家到'下半身写作',从语文教材改革到理论刊物发表论文要收'版面费',从作家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到王朔金庸之争,诸如此类各种热点现象在书中均被呈现和解读。这样的文章,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作为记者的刘春为当下所做的立此存照,二是对于读者来说,对这类是非有个大致的了解,最起码,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窥视欲望'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外的那一部分热闹的窥视。
'当然,如果一本书仅仅提供了满足窥视的功能,我们还不如去读一些名人或准名人的自传一类的书。毫无疑问,刘春在写作这部书的时候也绝非有此打算。我觉得,刘春在这部书中与其说是表达和评述,还不如说是在寻找,他通过对文学大师作品的解读,对文学(化)现象的审视,对诗歌同道中人的推介简评,期望寻找到一条道路'通向崇高与神圣的道路。事实上刘春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只是,他的内敛与自省让他一直处于对自身的怀疑之中。他在《是什么在背后》一文中写道:'仅凭我那些浅薄的写作,就能够与诗人(在这里指艾略特)达成联系吗?不能,他写下了壮美的诗篇,而我留下的只是凌乱的字节。'而且,即使是对自己的发言,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价值标准,最终都需要时间来验证与说明,这,大概也是他把这部书命名为《让时间说话》的缘由。
'这样的姿势是令人惊讶和赞叹的,因为它不浮燥,不张狂,相反,气定神闲,游刃有余。我不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物质时代,有多少人还能用这样的姿势'行走江湖',刘春却做到了这一点。他虔诚地表达着对文学的敬意,对诗意旅行的执着,对生活冷暖的感知,他把这一切都归纳到自己的笔下,希望它们能够引领着自己,从他的生活地桂林出发,抵达神光照耀的精神世界。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谦逊的人,一本充满力度却又温和的书。这是我对刘春以及《让时间说话》这本书的总体印象。此刻,当我再一次打开他的书,刘春又在做些什么呢?或许,他正在电脑前写诗,恰如他在书中所提及的博尔赫斯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众神给了其他人无尽的光荣:/铭文、钱币上的名字、纪念碑、忠于职守的史学家/对于你,暗中的朋友,我们只知道/你在一个夜晚听见了夜莺。
多么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