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隐情-《再别康桥》书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名作,意境优美,音韵悠扬,堪称经典。常见的意象与意义清浅的词句,似乎毫无费解之处。但是,仔细推敲,根据'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将这首诗放到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将会意识到一直被我们忽略的隐含的意义。

首先,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境界,如'河畔的金柳'之类,提醒我们这是春天的景物。然而这首诗写于11月6日,是徐志摩从英国回国船到'中国海上'时候,按当时轮船的航期,可以推定这首诗至少写于他离开康桥的两个月之后。因此,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季节当是秋季。也就是说,当时康桥的柳树,早已枝枯叶黄,不可能是春天的那种'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诗中还有'夏虫也为我沉默'一句,显然,当时也不可能有什么'夏虫'。这样看来,徐志摩这首诗中的康桥,是春夏之交的康桥,而不是他重回时那个季节的康桥。当然,诗人有理由虚构。但问题是,徐志摩为什么不写眼前的康桥,不写他所告别时的康桥?这是诗人的'狡狯',还是别有隐情?

其次,徐志摩这首诗写于1928年。我们知道,这是他和陆小曼结婚(1926)的两年之后,徐、陆的婚姻来之不易且不说,徐志摩对这个婚姻期望太高也是异乎寻常的'他以为他和陆小曼将是一对'神仙伴侣'。然而,人事难料,世事多乖,婚后的感情生活越来越不如意,正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原因出在陆小曼日益颓废,不仅沉湎大上海'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且染上了徐志摩不能原谅和容忍的'阿芙蓉癖'。爱情神话幻灭的徐志摩,一气之下,远游国外,从美洲到欧洲,到伦敦,有此1928年6月至12月的海外之行。1931年,徐志摩在致陆小曼的信中说,1928年'我决意去国外时是我最难受的表示,但那时希冀你能明白我的苦衷,提起勇气做人'。这就是说,1928年的国外之行,是负气出走,难怪没有带上陆小曼而只身独行,令朋友们惊异、猜测。这个历史背景提醒我们,《再别康桥》有其现实生活的个人情感内容。

原来,康桥不仅是徐志摩的母校,而且是他人生的巨大转折之所在。那一段学生生活中,他爱上了他终身难忘的林徽因,并因此和妻子张幼仪离婚。吃不到的葡萄并不总是酸的,有时可能是难以想象的甜蜜。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徐志摩没能和林徽因成为'神仙伴侣',是他一生的遗恨。因此,康桥之于徐志摩,决不仅仅是母校,而且是他追忆过去年华、怀念往日情思的载体,是一段情感体验的象征。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康桥不断在他的笔下被神化。《我所知道的康桥》云:是康桥使他'变气息,脱凡胎'的。

谜底很简单,现实的婚姻如此糟糕,对陆小曼的失望,使得徐志摩重回康桥时,更加怀念他往日的恋爱对象,那是他的初恋,而初恋的对象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神仙伴侣'。也就是说,《再别康桥》隐含的思想情感就是借康桥来抒发他内心难以言表的过去与现在相交织的复杂思想情感,既有对往日的追怀,又有对现时的忧伤。这首诗的最后,不仅注明写作日期,而且注明写作地点'中国海上'。不是离别康桥时写的,而是离别之后即将踏进家门时写的。将要回到现实婚姻中来,负气出走的徐志摩又无奈地归来,百感交集,'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样的诗句中包含了多么难言的内容!

记得陆小曼在一篇追怀徐志摩的散文中说,徐志摩的诗'没有丝毫烟火气'。看来没有真正读懂这首诗的,并不仅我们这些精心的读者。并且,陆小曼始终没有真正理解徐志摩,到底不是徐志摩灵魂的知音!

作者:高恒文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为您推荐

《瞳孔里的隐情(精)》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瞳孔里的隐情》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作品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摹出他们各自的生活现状,其中有平时生活对人对己极为吝啬刻薄、为了..

《再别康桥》的隐情-《再别康桥》书评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名作,意境优美,音韵悠扬,堪称经典。常见的意象与意义清浅的词句,似乎毫无费解之处。但是,仔细推敲,根据'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将这首诗放到历史背景中加..

论美国的民主-《论美国的民主(全两卷)》书评

《论美国的民主》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因为每一次阅读都能够给读者以新的感悟。 该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上册包括美..

令人看得发酷的《最游记》-《最游记》书评

带来的更多心灵震撼-《白鹿原(1993年版)》书评

看《白鹿原》已经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对于一个刚从农村走进大学校园的我,图书馆成了我的重点活动场所。看《白鹿原》也是在那个时候。 记得当时正在进行军训,休息的时候,我就拿起从图书馆借来的《白鹿原..

知识是死的,智慧才是活的-《让思想冲破牢笼:一堂震撼人心的创新思维课》书评

  400年前,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应该换一句话:'智慧才是力量。'   几年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开会时,我讲了一句话:'你们刚才都在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了。'我说,错!他们说:'怎么错了?'我说:'道理非常简单..

三只眼睛看蒙牛-《蒙牛内幕-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的商道真经》书评

再读《蒙牛内幕》,已是第三编了,好像自己已经被老牛的文化同化了,想写点东西。 海尔张瑞敏先生曾说过,做企业要有三只眼:一只眼睛看市场,一只眼睛看企业,一只眼睛看市政府。 我借用这个方法,我们三只眼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