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习惯使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评

  这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能受到如此众多读者的青睐?正如书名显示的那样,'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无疑,这本书试图从七个方面来概括高效能人士的特点种种,而这有助于更效率地去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了解自我,提高个人能力;不断给自己充电,实现自我提高;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人对您的信任感;加强和改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培养团队意识。要做到以上这些,这需要包括以下七个习惯的贯彻实施。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你计划和家人去野餐,选好了地点,做了充分的准备,结果下起了暴雨'积极的人明白野餐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创造性地改在其它地点进行野餐,哪怕是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消极的人则会说:'哦,这太令人难过了,我们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安排都泡汤了。'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环境的束缚。

  在当今的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需要强调这种主动热情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了面试中的一个重要考核因素。常听到一些负责人力资源的人谈到招聘的经验,他们说在招一个人的时候,不是看他的工作经验是什么样的,而是要看这个人的工作愿景,也就是说,他是不是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想,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主动的态度是工作成功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积极主动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必须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无论做事的结果好坏,都要有一种勇于负责的心态。通常来讲,理智是可以战胜感情的。当然,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并使之为自己服务。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创造总是经过两次完成的:先是思想创造,之后才有实际创造。拿你们现在所处的大楼来说吧,在动土之前它的每个细节早就设定好了。如果错了,要改变结构则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木匠有条规矩千真万确:度量两次才动手。所以要在行动之前,想好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照着这个目标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而在管理学中,最为常用的道理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想到一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而努力。如果我们连做事的目标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在做些什么?推而广之,'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包括工作、生活等等,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望,它在这个阶段中必然要经过两次创造的过程。第一,是心智的创造;第二,是实际的创造。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我们常常说到管理学中自我管理的原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和管理,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如果自己能做出决定当然最好,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可以问一下周围的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然后再依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的思想所左右。一定要记住,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勇于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也就是说,要有说'不'的勇气!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这实际上在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到处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冲突。具有双赢思维的人,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每个人都会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当然,也没有绝对的双赢,记得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合同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更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让我想起了古代兵法中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用在这里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它说明了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多了解别人的想法,也就是说,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我们在与人沟通时,经常犯一些不分青红皂白就妄下断语的毛病。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充分想到对方的实际情况。其实,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都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先把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了解清楚,再进一步采取自己的行动。

  习惯六:协同效应'创造性合作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一句话: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创造性的合作能达到1 1>3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我们常说的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有些甚至是我们难以克服的。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借助集体的力量,配合双赢的动机与协同效应的整合功夫,方能突破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为我们的目标而服务。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不要停止运动,时常涤荡心灵的尘埃,用读书磨砺心智,学习待人处事之道,在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会情感这四方面不断更新自己。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刀磨的越快,做起事情来就最得心应手。在很多时候,人生最值得欣慰的就是磨练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做到游刃有余。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的好坏,只能是物质上的满足与否,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而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重大工程组织公民行为识别.驱动因素与效能涌现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重大工程组织公民行为识别、驱动因素与效能涌现研究》从我国重大工程的实践观察出发,基于大量的行业调研和科学论证,识别了重大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组织公民行为所包含的五种具体行为现象,并从接近利他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