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之再考察-《论经济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书评

森于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桑蒂尼克坦。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发生了大饥荒,造成数百万人死亡,这件事情触动了尤努斯,使之在后来想出了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模式;也促成了森转向经济学研究。森最早接触的经济学著作包括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以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这些纯正的经济学思想和分析对森有很强的吸引力。森是从对饥荒和贫穷的研究转到不平等的问题上来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向。但森发现即便人们可以免于饥饿,也就是说在消除绝对贫困的条件下,相对贫困依然存在。例如当一个社会中的人都脱贫之后,可能会发现贫富差距却急剧拉大了,相对贫困就意味着存在某种不平等。在各种不平等中,森将经济上的不平等置于首要的讨论位置。这并不是说森不重视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而可能是因为其曾经对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有所涉猎的缘故,故而将经济置于基础地位。
不平等的研究在经济学上也相当匮乏,即便是福利经济学也仅仅关注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若想增进社会中某一些人的福利,就不得不减少另外一些人的福利,换言之,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在不损害一个人的原有利益下社会福利无法改进。而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福利经济学却避而不谈。难怪森在'论经济不平等'中感叹:'就衡量经济不平等问题而言,福利经济学的康庄大道,通向的却是荒山野岭。'因为一人富裕而其余百人贫穷的状态也可以是'帕累托最优'的,但这明显在收入分配上是不公平的。森接着讨论了理想的收入分配应该是基于'需要'(need)还是'应得'(desert),或者说是要'按需分配'还是'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人们不合作,大家吃大锅饭搭便车,结果陷入了谁都不干的'囚徒困境';另一种情况是人们相互合作最终共同富裕。



为您推荐

《南极纪行-一个记者的随队考察见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南极纪行》一书是以作者的日记为主线的,其间穿插了相应的新闻作品、照片和背景资料。以这种形式对一项长时间的、大型的活动进行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记载的书籍尚不多见。特别是作者的写法简朴、语言..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多重话语空间下中国形象的权力场域:以纪录片为考察对象》由中国形象的话语生产机制入手,将中国形象置于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下的权力场域..

《佛教与传统吟唱的文化学考察》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音声文化,一般认为,佛教的音声文化包括梵呗、诵经等,它们与中国古代诗文吟诵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可以纳入到广义的中国传统吟诵文化中。但是,这二者的关系却是一个不容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说的婚恋书写-性别视角下的考察》内容简介|作者

《《格萨尔》考察纪实》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稿根据其手记整理而成。,主要叙述从长江、黄河源头到羊雍措湖畔,从史诗的延生地安木多岭地到传播史诗的圣地拉萨,从内蒙古的巴林草原到云南的卡哇格博雪山,历艰辛,冒风险,考察《格萨尔》所获得的种种鲜为人知..

《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灵魂信仰是人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一种错误认识和幼稚经验的产物。灵魂信仰的许多古老的因子至今仍然保留在人的头脑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中相当稳定的组成..

《发现另一个乡土中国-勾连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一种考察》内容简介|作

内容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经由鲁迅、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作家形成了一种“再乡土中国化”的试图**西方现代性的叙事诉求。这一叙事诉求的存在使得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一个极具“张力”的系统。本选题通过对鲁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