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所见过的第一本宣扬直觉的书,当然以前也有学管理的同学说过管理要靠敏锐的感触,直觉,一种直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桥梁.N多年前,我在看某些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人要向对一个事物下一个精确的定义,需要极端敏锐的感性,N多年后,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对一些事物下直接了当的结论也需要敏锐的感性,这种敏锐的感性不是一种技能,或者知识,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穿透性感知力,它需要时间积累的高度自信,它不是逻辑推断式的见微知著,它是跨越逻辑的直接的主体意识与客观本质的亲密接触。它是一种人进入某种状态时才具有的认知方式,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心去感受我们周边的事物。
再列出对这本书各章的几个关键词感觉:
人和团队-----直觉-----过程动态建模-----软件度量----用高度设计来减少测试----压力不好-----冲突与全赢---小团队设计,大部队编码
讲几个自己感受最深的:
'一拥而上',企图通过早点开工和增加人手来加快速度,结果导致的问题是人人都在设计,却没有整体设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变得很高。这一点《人月神话》已经说得很明白,需要一个主刀的手术师,需要概念的整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有成本的。
'确保大家都在忙着',老板不能容忍员工没有事情干,你总得做点事情让自己忙着,这样老板才会踏实。所以一些基层的领导就会随便抓了一些任务过来,让手下去做,也不管以后有用没用,至少他们都很忙。最后会提交一个东西上来,反正我做了,是不是你想要的,我可不管!德鲁克说过,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的工作必须让别人利用,才能体现价值。他还说,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应该做什么,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所在。
'不切实际的期限',因为销售下个季度没有别的业务了,所以你们必须在这之前完成一个产品。还有,下个月xxx公司的高层要看演示,所有基本功能都必须完成......《最》里的贝洛克部长就是这样,一再的缩短工期,因为他觉得虽然目标也可能完不成,但是在压力之下总能把员工的精力最大的压榨出来。即便没有好处,那也没有坏处,他是这么想的。
'压力会让人崩溃',人们会选择离开,因为无法承受。而留下的,则根本不拿项目期限当回事,反正也完成不了,还不如就这么悠着。而中间换人,成本是很高的,结果工期没有缩短,反而更长了!
'人与人之间的催化剂',每个组织中,总需要这样一些人能够把大家都粘合在一起。也许,他/她什么事情都不做,但是因为他/她的存在,整个组织就会变得和谐和融洽。在工作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很公式化,甚至还很生硬,需要有人来软化这种气氛。
'匿名的管道',组织中必须提供一个让员工发泄不满的途径,否则就会积郁成疾,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老板虽然说,自己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但是你有勇气迈进去么?还有,在公司的实名制的论坛里,有人敢乱说话么?结果是噤若寒蝉,万马齐喑,而下面却是暗潮涌动。老板于是很纳闷,为什么看起来都没有问题,却感觉有很多问题呢?
'巴顿将军',当战斗打响的时候,他的工作已经结束。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那真是最高境界了。这要求,你的战略是正确的,你选择的人是正确的。记得联想有这样的话'定战略、带班子',这就是领导的职责。要做好一件事情,你首先要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