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与思考的何新
1998年第22期《新周刊》编写的《(1978-1998)20年中国备忘──20年风云人物谱》一文中,编者在思想界选择了三个人:孙冶方、王元化、何新。文中说:'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的人物非何新莫属'。
对此评论,何新自己在最近出版的《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一书中也予以认可:'如果中国学术界评选80-90年代期间最具争议的学者的话,那肯定非鄙人莫属',争议'几乎涉及一切方面。关于水平、能力、成就、道德、行为举止,等等'。'我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离经叛道之徒。'
何新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只有初中文凭,却凭借艰苦的自学,成为在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美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俱有建树的学界奇人。他自闯入学界以来,东闯西杀,不能说每次都旗开得胜,但每次都会在学界掀起很大的波澜。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1990年12月11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此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何新旋风'。
在《思考》一书中,何新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思想历程归纳为叛逆与思考。
'所谓叛逆,是指我个人政治和文化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由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我叛离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文革政治思潮。
在第二个阶段,由80年代中期到当前,我又叛离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谓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以及泛西化、反传统、激进主义的改革思潮'。
叛逆行为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反权威。反权威,即使失败,仍可以博得人们的同情甚至喝彩。敢于反权威,勇气是可嘉的,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反权威似乎并不需要勇气,骂名人,骂权威已成为一些人的成名发财之道。另一种是反潮流。但这意味着你面对的是大多数,你必须忍受孤独与寂寞。这种叛逆,赢了不会得到多少喝彩,输了,却会得到双倍的屈辱和失败。
叛逆潮流需要有大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深刻而独立的思考。叛逆潮流还要有原则、有是非。不仅仅是为了叛逆而叛逆,叛逆是为了更趋近于真理,更利于天下,这样才会有勇气叛逆,叛逆大多数,甚至叛逆旧我。正如何新所言:'唯利于天下者,则虽反潮流,逆多数,我必坚执之。唯利于天下者,则执我今日之是而攻我昔日之非。'
在《思考》一书中,何新发表了自己所谓'叛逆'的观点。领域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这本书,会使我们更加了解何新,同时也会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世界、中国,理解民主、自由。不管这些观点你是否接受,但毕竟它给你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与社会上流行的不一样的视角。
叛逆潮流的声音注定会招来批评,但正如何新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我难以证明我的论点必定对,因此也不介意反对的人们会说它错。'让人们去批评它吧!让历史去批判它吧。我讲的都是真话。这些话,我已经反复思考了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