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倾向于将节约(economizing)看作一种人类行为,因此有着相同词源的经济学(economics)被纳入社会科学。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历史只有150年左右,而且,在18世纪有着关于'自然的经济'的大量论述。所谓自然的经济,是指所有生物都表现出节约行为的倾向;而且,量子力学的新成果也证明了原子总是以最低的能量结构来排列自身。物理系统、生物系统、还有社会系统,其运转的规律表明,实物资源同样是稀缺的。问题来了,是否可以将经济学看成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呢?
理论生物学近期的研究证实,生物系统往往按照使其熵(即:无序状态)产生的速度最小化的方式来行事。任何自组织过程,都可以被解释成在追求节约。表现出自组织属性的系统,其目标是维持自身的存在,这样一方面要抗拒走向解体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抵抗导致僵化的力量。如果熵的产生水平过高,生命就会在混乱无序中土崩瓦解;但是,如果熵产生的水平过低,生命就夫僵固而亡。企业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也是如此。(2007-11-20)
20世纪70年代初,关于《增长的极限》那场争论,就是从地球有限的资源存量这个方面提出的问题。现在,这个难题更加深化了。'即:生物圈作为了一个系统,并没有能力继续吸收我们这个物种所生成的、数量上与日俱增的熵。有没有出路呢?人们还无法给出答案!
人们分成两类。第一类人对环境、实物资源的耗竭,以及人口增长的压力忧心忡忡。他们极度悲观地认为,人类制度没有能力将人类对环境的索取维持在低于生物圈所能承载的水平内;第二类人保持着乐观,认为尽管信息社会具有不连续(discontinuity)的本质,但在某些方面,知识的运用确实减少了物质的消耗、也减缓了熵产生的速度。他们试图探索出信息和知识革命所能提供的、抵御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的潜力。(2007-11-21增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