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狂欢与永恒之间-《黄金时代 》书评

' 第一听说王小波是在一位作家朋友那里。他说你看过王小波的东西吗?我老老实实说没有,他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一定要找来看看,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看王小波的作品简直就'就什么他没再往下说,这让我莫名其妙地联想起武侠小说里的一句话,'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

' 我不认识陈近南,也不认识王小波。我对朋友说好我心里有点奇怪,王小波真那么了不起吗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

' 后来王小波就死了,那段时间我正好在几本期刊上找到了他的《白银时代》和《二○一五》,最初的感觉有点象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后来我又看了一遍《一九八四》,才发觉它们其实并不象'除了都是关于未来的灰色预言这点之外)。报纸上也有几篇记念王小波的文字。

'

' 花城出了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朋友打电话给我,我就去买。翻开《黄金时代》看到第三面时我已经忍不住打电话告诉另外一位朋友,一定要立刻(他在电话那头哈欠连天,告诉我他还有没起床)去买这套书。

'

' '看完你至少多活十年!'我记得自己的原话就是这样的'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中国失去了一位多么优秀的作家。

'



'

' 关于自己的写作,王小波称之为'反熵过程'。对于一个从小就被家训指定学理工,大学毕业后又到了美国那么一个图书'和超级市场的卫生纸一样多'的商业社会饱经锤炼的家伙来说,写小说确实就象他自己说的那样,是一个'水往山上流,苹果飞上天,兔子吃掉狼'的反熵现象。他为什么要写呢?而且写得比别人都好,好得让人嫉妒。

'

' 他的作品曾经一度在高校内以电脑打印稿的形式流传,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某种标志'。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收到'类似谩骂的退稿信',这也是标志'就象该隐额头上的记号一样,让他们永远被放逐于人群之外。对此,王小波有自己的解释。

'

' '本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引起了很大轰动'他画的天空完全是红的。观众当然以为是画家存心要标新立异,然而分他们步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的缘故,伦敦的天空的确是砖红色的。天空应当是蓝色的,但实际上是红色;正如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样'

'

' 我不知道还有谁的辩解能够象这段自白这样有力、这么自信'然而王小波绝对不是一名'浅薄而骄傲'的写作者,否则他就不可能写出那么多那么优秀的作品。下面这段话同样让我十分感动。

'

' '我一直想承认我的文学师承是这样一条鲜为人知的线索。这是给我脸上贴金。但就是在道乾先生、良铮先生都已故世之后,我也没有勇气写这样的文章。因为假如自己写得不好,就是给他们脸上抹黑。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时都知道,要想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我最终写出了这些,不是因为我的书已经写得好了,而是因为,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公道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青铜时代.序:我的师承》)

'

' 我不知道还有谁的说法能够比这段话更加坦率,更加谦逊。

'



'

' 现在我不得不来谈谈王小波的作品。对我而言,这充满诱惑,同时也是危险的。我们无法不去谈论自己喜爱的东西,然而,随意的评价恰恰可能对作品本身造成真正的、难以弥补的损害。这一点尤其因为王小波的作品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普遍的阅读。所以我建议,没有看过王小波作品的读者,以下这段评论应该略去。

'

' '王小波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用汪洋恣肆的手法描写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惊人美丽和势不可挡的力量,展示出超拔卓绝的价值境界。作品通过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压制和扭曲,深刻地提示了历史的荒诞性,寄寓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索和悲悯。'(《时代三部曲.编者的话》)

'

' 爱(尤其是性爱)'权力、人性'荒诞、幻想'压抑,这是贯穿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几对主题。但王小波的真正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他'写什么'(实际上这几个主题也贯穿于几乎整个现代主义文学之中),而更在于他'怎么写':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王小波为当代汉语文学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范例'一种狂欢化的写作。对于这一写作方式,前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曾有过深入的探讨。

'

' '这种世界感受,同一切现成的东西、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为了表现自己,它所要求的是各种动态的和多变的、闪烁模糊的形象。

'

' '从任何'古典'的美学,亦即把世界看作是现成的和完成性的存在的美学来说,它们都是畸形的、怪异的和丑陋的。

'

' '狂欢节式的怪诞形式的功能在于:充分发挥虚构的自由,为结合异类和化远为近创造条件,帮助摆脱正统的思想观点,摆脱各种程式和俗套,摆脱正常、习惯和众所公认的东西,为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体会一切现成事物的相对性,体会一种完全改观世界秩序的可能性创造条件。'

'

' 这是巴赫金论述拉伯雷的创作时对他所称之为'怪诞现实主义'的审美观念的部分阐述。在同一篇论文里,也赫金还谈到了'怪诞现实主义'对物质性和肉体的重视,对各种诙谐性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这些特征都在王小波的作品里得到了富于个性的表现。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

'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充满着这类怪诞的狂欢形象,以至于有人会把它们与前一段时期流行的'玩'文学归为一类。但在我看来,王小波的创作与'玩'文学截然不同'后者的调侃仅仅是无目的的手段,是功利性的、表层的;而前者的怪诞则是本质性的展示、是审美的、本源的。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另外一篇论文才行。在这里,我只能说,王小波的意义远比许多人所理解(或自以为理解)的要深远得多'其中当然包括我自己。

'

' 李银河(王小波的妻子)在《时代三部曲》的'代跋'中谈到了王小波骑士般的浪漫性格,诗人般的抒情品质和思想家的自由与深度,令人神往。

'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

' 王小波这么说,他做到了'

'

'1997.10

为您推荐

《1896-2012-永恒的奥林匹克之城》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永恒的奥林匹克之城》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组织权威奥运专家编写完成,以22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为线索,系统回顾和展现了从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至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和精彩瞬间;纵览了奥..

《捕捉永恒》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拍摄自然风光讲究时机,抓住了时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任何自然景观都有其自然规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会有好的回报。《捕捉永恒/风光摄影在路上》正是诠释了作者曾令洪对大自然的瞬间拍摄而留下的永恒记忆..

《永恒的旋律永恒的旋律:古典吉他传世名曲100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读者对象是广大古典吉他爱好者及古典吉他培训机构人手一册做全面性的教学补充之用。本书中选用的曲谱风格纵横几个世纪,横跨欧洲及南美洲等多个国家,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到近代及现代作品都有涉及,将古典吉他..

《优雅的时尚-晚礼服永恒之美》内容简介|作者

《初心永恒》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淄博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的亲身经历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 表现了其新时代下税意进取、敢想敢干的奋斗精神。主要内容包括: 尘埃里的绿色萌芽、春天里的厄运、心若在 梦就在、一线生机等。 书籍..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书评家徐鲁有关中外童书的序跋与导读文章的精选集。全书共分四辑,辑一是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各类原创童书写的序跋与导读;辑二是为一..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