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由20篇相对独立的论文组成,书末附有22位作者的简介;其中的两位承担了主编的责任。他们颇具匠心地将20篇论文分为3组,以时间为经,以问题为纬,把全书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该书既以书籍与科学的关系为纲,可以收纳的内容就极其丰富。羊皮手抄本,早期印刷本,16世纪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炼金术文献和星相图集,多彩多姿的装帧风格,千奇百怪的自然界图解,可以说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图书馆怎样从博物馆分离出来?定期刊物怎样从学者们彼此通信讨论科学问题的风气中孕育出来?最初的索引是怎样形成的?百科全书在启蒙时代,怎样不同于今日仅作为备查工具书的地位,而起着'展示科学事物中各个环节之关联'的作用?问题的清单可以开列一大串,都有征引广博而条理清晰的叙论。
对阅读经验的历史也有引人入胜的论述:一方面讲读者的兴味怎样影响着书籍的生产,这里面有经济学的眼光;另一方面又讲阅读如何以不可预测和无法控制的方式改变着读者,书里有专门一章,题目就叫做'阅读生理学'。关于更广泛范围的历史研究,书里也常有极富教益的提示。例如,讲占星术的一章指出,应注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占星术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这对于一向把马基雅维利式的谋略当作政治决策关键的历史认知方式,无疑是开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维度。'
该书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科学权威性的建构方式。曾经,科学的权威性就在于那些经典著作本身,因为它们是富于创造能力的天才写作的。随着印刷术普及,书籍日益增多,特别是教科书的大量涌现,书籍本身即是权威的观念成了一种过时的浪漫主义。科学权威性的所在转移到了实行同行评议的专业期刊;出书的科学家可以得到版税和公众声望,却不能以此收获学术声望了。现在,情况又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科学期刊的权威性受到了严重挑战。电子网络遍布全球,'不发表,便毁灭'的旧格言,变成了'只要写出,就能面世'。期刊也在电子化,电子化的科学期刊,与'博客'上的圈地又有什么区别呢?其权威性又何在呢?
这本书让那种'不是学术书,就是通俗书'非此即彼的两分法失效了,它学术性、研究性很强,同时趣味性、可读性也很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